韩愈杂说4读后感细选(4)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韩愈的杂说,语言洗炼,妙趣横生,文学成就较高。《杂说四则》是韩愈较有代表性的杂文,这四篇杂文都是借此喻彼,为“愤世嫉邪”(《杂说・崔山君传》)。其一《龙说》说“龙”,说龙吐气成云,凭借云可以上天入地,龙一刻也离不开云。这篇含义比较隐晦,历来解释不一。清人李光地说:“此篇取类至深,寄托至广。精而言之,如道义之生气,德行之发为事业文章;大而言之,如君臣之遇合,朋友之应求,圣人之风之兴起百世,皆是也。”(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这只是大体说明了其含义。其二《医说》说“医”。用医病比喻治天下,意在标明严明统治秩序的重要性,维护封建秩序。其三《崔山君传》是说“貌”。说一种人貌丑而心美,但他们是实在的人;人貌美而心类禽兽,不应算是人。其四《马说》说“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喻人才的际遇取决于当政者能否识才。
这一篇千百年来已家喻户晓,今天“伯乐”已成为“好领导”的代名词。
韩愈《杂说四则》中的四篇杂说是后人将韩愈的四篇精短的杂文收集整理到一起的,这四篇论辩文蕴含了韩愈创作论辩文的多重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人们关注。
一.不平则鸣,文穷而后工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口号,把“明道”与对现实的批判联系起来,使文章不仅是明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荆潭唱和诗序》)。因此,韩愈漠视那些达官贵人,并对他们表现出不满与蔑视,认为他们气满自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确,真正的好作品是 “恒发于羁旅草野”的,往往是在被流放和漂泊当中,在不得志、在饱受打击当中产生的,作者受到的刺激越大,怨愤越多,文章也就寄托了作者愈多的思绪,愈加能表现出作者的深切的情意。
《龙说》《马说》就是韩愈作文“不平则鸣,文穷而后工”的代表。两则杂文分别是借龙、马这两种动物的遭遇来写人,包含了韩愈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穷愁寂寞的叹息。而其著名的《马说》,作者看似在为千里马叫屈,实则在为被埋没的有志之士鸣不平。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一:“通篇两用”不知“字,有千钧之力。”“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句,“是糟蹋国士之爰书”,“其真不知马也”句,“是国士辨冤之诉词”。又云:“语愈冷,而意愈深,声愈悲。通篇都无火色,而言下却无尽悲凉,真绝调也。”
这一篇千百年来已家喻户晓,今天“伯乐”已成为“好领导”的代名词。
韩愈《杂说四则》中的四篇杂说是后人将韩愈的四篇精短的杂文收集整理到一起的,这四篇论辩文蕴含了韩愈创作论辩文的多重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人们关注。
一.不平则鸣,文穷而后工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口号,把“明道”与对现实的批判联系起来,使文章不仅是明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荆潭唱和诗序》)。因此,韩愈漠视那些达官贵人,并对他们表现出不满与蔑视,认为他们气满自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确,真正的好作品是 “恒发于羁旅草野”的,往往是在被流放和漂泊当中,在不得志、在饱受打击当中产生的,作者受到的刺激越大,怨愤越多,文章也就寄托了作者愈多的思绪,愈加能表现出作者的深切的情意。
《龙说》《马说》就是韩愈作文“不平则鸣,文穷而后工”的代表。两则杂文分别是借龙、马这两种动物的遭遇来写人,包含了韩愈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穷愁寂寞的叹息。而其著名的《马说》,作者看似在为千里马叫屈,实则在为被埋没的有志之士鸣不平。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一:“通篇两用”不知“字,有千钧之力。”“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句,“是糟蹋国士之爰书”,“其真不知马也”句,“是国士辨冤之诉词”。又云:“语愈冷,而意愈深,声愈悲。通篇都无火色,而言下却无尽悲凉,真绝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