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道德经读后感锦集(32)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能够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我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由此,净心能使自我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我的贪欲之心、遏制自我的非份之想。净心是持续清醒认识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仅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主角,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职责,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群众,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我。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10
读道德经已经仔细读了一年,每一段都以往背诵过,可是此刻竟然也忘记了每一段具体的文字,仅有一点心得留下,我也没法用准确的文字来描述它。可是有几点在结合我的经历进行反思的时候经常出现,记录如下:
由此,净心能使自我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我的贪欲之心、遏制自我的非份之想。净心是持续清醒认识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仅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主角,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职责,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群众,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我。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10
读道德经已经仔细读了一年,每一段都以往背诵过,可是此刻竟然也忘记了每一段具体的文字,仅有一点心得留下,我也没法用准确的文字来描述它。可是有几点在结合我的经历进行反思的时候经常出现,记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