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呼渡》读后感锦集(8)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余光中先生以诗人身份登上文坛,蜚声海外。但除了诗作,他在写作的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建树,他自称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他写作的“四度空间”,梁实秋更是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除去近日在看的散文集《日不落家》和《隔水呼渡》,最熟悉的余光中的散文莫过于《听听那冷雨》了,这篇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足以称得上是“散文中的.散文”,其文采与内容并重,情感和意境俱佳,读来朗朗上口,细品潸然泪下。
随便截出一段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后来我在读朱光潜《谈美》一书时,脑中便回想起这一篇《听听那冷雨》,我不时以散文的片段去比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越读便越觉得这不仅仅是文字,这即是美。以至于动手抄录全篇,连抄写这一繁琐的工作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尔后我方领悟,诗人也好,散文家、翻译家、译作家也罢,余光中之所以为余光中,就在于他创造美的艺术。这是一种西化了的艺术风格,但内里尽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兼之余光中如火纯青的文字驾驭能力,一篇篇“美”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近来读《隔水呼渡》和《日落不家》,于余光中的作品又有新的感触,他的情感表达细腻真挚而又大气磅礴,他有一种准确把握情感并将其充分表达的能力,言志之时则壮阔铿锵,怀愁之际则细腻柔绵,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除去近日在看的散文集《日不落家》和《隔水呼渡》,最熟悉的余光中的散文莫过于《听听那冷雨》了,这篇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足以称得上是“散文中的.散文”,其文采与内容并重,情感和意境俱佳,读来朗朗上口,细品潸然泪下。
随便截出一段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后来我在读朱光潜《谈美》一书时,脑中便回想起这一篇《听听那冷雨》,我不时以散文的片段去比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越读便越觉得这不仅仅是文字,这即是美。以至于动手抄录全篇,连抄写这一繁琐的工作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尔后我方领悟,诗人也好,散文家、翻译家、译作家也罢,余光中之所以为余光中,就在于他创造美的艺术。这是一种西化了的艺术风格,但内里尽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兼之余光中如火纯青的文字驾驭能力,一篇篇“美”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近来读《隔水呼渡》和《日落不家》,于余光中的作品又有新的感触,他的情感表达细腻真挚而又大气磅礴,他有一种准确把握情感并将其充分表达的能力,言志之时则壮阔铿锵,怀愁之际则细腻柔绵,收放自如,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