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风家训读后感合计(4)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好家风贵为“和”。“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展示的中国“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题“家和万事兴”,都在诠释着和谐、和平与和睦。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家人之间和睦,相互信任、谦让、理解、支持,相处融洽,让家成为和睦幸福的港湾;其次要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和,则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的“和”。
好家风重在“德”。“德”,是一个会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时期,意为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发展于西周,“礼乐文明”把“德”为其核心,涵盖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诚信、仁义等,《周易》中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影响着大家。家风作为家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影响着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主导家风的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家人时,应以德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备,让“德”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时能用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判断。其次,还要将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好家风严于“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即“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作为家人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近年来,广受关注和争议的《
把传统文化融入家风传承,用家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家风家训书籍的读后感【1】
关于个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训对于个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读书和怎样交友两方面。纵览古今家教著作,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不教导儿孙要发奋读书和刻苦学习的。当前很多文章把读书归到“职业道德”范畴,我觉得不妥。(如光明日报国学版2009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启示》)因为读书和学习很多时候既不是“在公供职”,也不是“履行公职”,应该算做“个人品德”。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颜氏家训》中有专门的《勉学》篇。很多家教除勉励学习儒经外,还要
好家风重在“德”。“德”,是一个会意字,起源于甲骨文时期,意为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发展于西周,“礼乐文明”把“德”为其核心,涵盖了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诚信、仁义等,《周易》中讲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今仍影响着大家。家风作为家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影响着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主导家风的父母或长辈在教育家人时,应以德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备,让“德”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时能用道德标准做出正确判断。其次,还要将十六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好家风严于“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即“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作为家人的行为规范或习惯,近年来,广受关注和争议的《
把传统文化融入家风传承,用家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拓展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家风家训书籍的读后感【1】
关于个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训对于个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读书和怎样交友两方面。纵览古今家教著作,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不教导儿孙要发奋读书和刻苦学习的。当前很多文章把读书归到“职业道德”范畴,我觉得不妥。(如光明日报国学版2009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启示》)因为读书和学习很多时候既不是“在公供职”,也不是“履行公职”,应该算做“个人品德”。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颜氏家训》中有专门的《勉学》篇。很多家教除勉励学习儒经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