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课的读后感精选(11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新知。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对两种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做了要求。那么,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下册中的《生活中的推理》这一课有了明确的体现。在中段对于学生的要求还不太高,只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合情推理的能力。虽说,在整个教材中只有一篇专门针对推理而设置的课,但,在不同内容的课中都对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练习或是渗透。比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9+5=?有的孩子会说,我知道10+5=15,那9 +5=14,这个孩子就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又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了三位数(中间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后,放手让学生探索三位数(末尾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的方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新标准》的出炉,提醒着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下面谈谈我对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的几点体会。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对两种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做了要求。那么,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下册中的《生活中的推理》这一课有了明确的体现。在中段对于学生的要求还不太高,只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合情推理的能力。虽说,在整个教材中只有一篇专门针对推理而设置的课,但,在不同内容的课中都对推理能力有一定的练习或是渗透。比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9+5=?有的孩子会说,我知道10+5=15,那9 +5=14,这个孩子就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又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了三位数(中间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后,放手让学生探索三位数(末尾有0)除以一位数的列竖式的方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新标准》的出炉,提醒着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下面谈谈我对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的几点体会。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