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政阅读后感收集(4)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2) 问:请教。
3) 政: 治理国家的方法
4) 足:使……充足
5) 食:粮食
6) 兵: 军兵队,战备,兵力
7) 信: 信任;信仰
8) 子: 孔子,字仲尼
9) 斯: 这
10)皆: 都
11)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国家政权就立不住。
12)民信之:民之信, 取信于民。
13)有若:孔子弟子
14)用:国家的财用
15)盍彻乎:为什么不用十分抽一的税率呢?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16)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强调观点
对一个国家来说,军备是重要的,财富也诚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上下一心,互相信任。只要有了这一条,兵器、粮食都可以创造出来;没有这一条,即使兵器充足,粮食充盈,国家也是危险的。
《论语》读后感篇一
我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3) 政: 治理国家的方法
4) 足:使……充足
5) 食:粮食
6) 兵: 军兵队,战备,兵力
7) 信: 信任;信仰
8) 子: 孔子,字仲尼
9) 斯: 这
10)皆: 都
11)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国家政权就立不住。
12)民信之:民之信, 取信于民。
13)有若:孔子弟子
14)用:国家的财用
15)盍彻乎:为什么不用十分抽一的税率呢?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16)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强调观点
对一个国家来说,军备是重要的,财富也诚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上下一心,互相信任。只要有了这一条,兵器、粮食都可以创造出来;没有这一条,即使兵器充足,粮食充盈,国家也是危险的。
《论语》读后感篇一
我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