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花园读后感精选(10)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看淡生死,不仅消除了自己的顾虑,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宽恕!
《培根论说文集》
(一)
这本书是我数年前温州东南艺术书店买的,读了,放在那儿。是我书柜里珍视的一本书。商务印书馆,1983年7月第一版的。
《文集》有58篇,加上残篇,共59篇。篇名都以“论”或“说”字开头,如《论真理》、《论恋爱》、《论学问》、《说美》、《说建筑》,等等。
培根的论说文是其睿智精思和丰富治学和人生经验的体现。哲学史上总把培根划归为经验主义一派,我倒觉得在理性上也丝毫不逊色。译者水同天先生说:“黑格尔以此讥之,或正即培根之所长也欤。”
在写作特色方面,培根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屋建瓴、见解深刻、逻辑严密、材料翔实,善于归纳、对比等论证方法推出结论,观点无懈可击。
二、语言简约朴素、清晰流畅,用词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不少词语一语破的,堪称格言。
三、善于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说理生动形象,文章极富感染力。
关于第二点,他的不少语言堪称格言,特摘几例,与大家共赏:
辛运所生的德行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
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看护。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有德。
长期夸张的言辞惟有在关于恋爱的言语中是合适的,在其他的事情中总是不宜。
夫妇之爱,是人类蕃滋,朋友之爱使人完美;但是无度的淫爱则使人败坏并卑贱焉。
史鉴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是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论说文集》是一本在思想史上有着永远价值的书,经常翻翻,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对人性的认识;帮助我们明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
《培根论说文集》
(二)
终于硬着头皮把《培根论说文集》看完了。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耽搁了好几年才抽时间拜读。有什么感受呢?一是这种半文半白的译文,读起来有些别扭,但也很好玩儿。发现了不少我国百十年前习惯用的语法和词汇,这些文辞的表述,总起来看是文雅的,在当下很少见到了。二是感觉培根先哲有些像曹雪芹先生。培根论说的方面十分广泛,上至治国理政,中至人情世故,下至盖楼种花,几乎无所不包。而曹雪芹先生在著名的红楼梦一书中,也是涉猎广泛,包罗万象,既有关于皇家内部事事,也有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深刻了解,还有熟悉如何建造楼宇和花园、放飞风筝等多种工艺,在这些方面二人有些相像。三是深感近五百年前的英伦先人,除了一些物质进步而无法先知以外,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心理活动等诸多方面,居然和现在的中国那么相似或相同,这点最使我感叹,也是促我读完这本书的根本动力。
《培根论说文集》
(一)
这本书是我数年前温州东南艺术书店买的,读了,放在那儿。是我书柜里珍视的一本书。商务印书馆,1983年7月第一版的。
《文集》有58篇,加上残篇,共59篇。篇名都以“论”或“说”字开头,如《论真理》、《论恋爱》、《论学问》、《说美》、《说建筑》,等等。
培根的论说文是其睿智精思和丰富治学和人生经验的体现。哲学史上总把培根划归为经验主义一派,我倒觉得在理性上也丝毫不逊色。译者水同天先生说:“黑格尔以此讥之,或正即培根之所长也欤。”
在写作特色方面,培根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屋建瓴、见解深刻、逻辑严密、材料翔实,善于归纳、对比等论证方法推出结论,观点无懈可击。
二、语言简约朴素、清晰流畅,用词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不少词语一语破的,堪称格言。
三、善于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说理生动形象,文章极富感染力。
关于第二点,他的不少语言堪称格言,特摘几例,与大家共赏:
辛运所生的德行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
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看护。
无德之人常嫉他人有德。
长期夸张的言辞惟有在关于恋爱的言语中是合适的,在其他的事情中总是不宜。
夫妇之爱,是人类蕃滋,朋友之爱使人完美;但是无度的淫爱则使人败坏并卑贱焉。
史鉴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是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论说文集》是一本在思想史上有着永远价值的书,经常翻翻,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对人性的认识;帮助我们明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
《培根论说文集》
(二)
终于硬着头皮把《培根论说文集》看完了。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耽搁了好几年才抽时间拜读。有什么感受呢?一是这种半文半白的译文,读起来有些别扭,但也很好玩儿。发现了不少我国百十年前习惯用的语法和词汇,这些文辞的表述,总起来看是文雅的,在当下很少见到了。二是感觉培根先哲有些像曹雪芹先生。培根论说的方面十分广泛,上至治国理政,中至人情世故,下至盖楼种花,几乎无所不包。而曹雪芹先生在著名的红楼梦一书中,也是涉猎广泛,包罗万象,既有关于皇家内部事事,也有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深刻了解,还有熟悉如何建造楼宇和花园、放飞风筝等多种工艺,在这些方面二人有些相像。三是深感近五百年前的英伦先人,除了一些物质进步而无法先知以外,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心理活动等诸多方面,居然和现在的中国那么相似或相同,这点最使我感叹,也是促我读完这本书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