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旧文读后感精选(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颇感内心浮躁,大部头典籍无法下咽,便找来《旧文重读》来看。这本书选编了朱自清、夏丏尊、胡适等大家关于
现挑选印象深刻的几段文字与大家共勉:
“……从这里可以看出青年人虽然不信古,不愿学古,可是给予适当的帮助,他们却愿意也能够欣赏古文学,这也就是接受文学遗产了。”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
在动漫化、弱智化读物盛行的今天,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红楼梦揭密》、于丹《论语心得》等可以成为“洛阳纸贵”的流行书,固然有网络和电视媒介的作用,有赶时髦的成分,但其本身也说明:青少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不要读书,关键是我们究竟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帮助”。规定篇目,进行考试号召读经典,固然是一种帮助,但是否“适当”?躲在象牙塔里搞精英文化的`专家可以对易、刘等表示不屑一顾,但天天与学生接触的广大教师却不得不扪心自问:我究竟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帮助?我们可以向易、刘等先生学习一点什么?
“……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得,倘若看几本普通的文言书,写一点平易的文章,也可以说是有了运用国文的能力,现在轮到我教学生去理解国文,这可使我有点为难,因为我没有被教过这是怎样地理解,怎么能去教人。如非教不可,那么我只好对他们说,请多看书。”
——周作人《我学国文的经验》
周作人学国文的经验看起来有两点:一是传统的——先集中识字背书,所谓“通经必先识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书、背诗、写字。二是反传统的——读小说、读闲书。所谓反传统是指他没有在读经书、写八股文、试帖诗上花大力气;而是读外国小说,读古白话小说,这是能通白话的路子;由古白话小说而至于《聊斋》和其它文言笔记,这是由白话转到“文言的径路”。结论是请多看书。
这些话确实“平庸极了”。但是它们同样是正确极了。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说学语言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可是我们通常做的却是在岸上给孩子们身上洒水,教他们“分析”游泳动作;讲解此动作“好不好”,“为什么”,彼动作是如何“用法”,什么“规律”。以为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可以收“举一反三”之效。然而,“不下水游泳”则“举百不能反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结果是学生一头雾水,“下水未有不溺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