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黄山记读后感450字集锦(1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这可以说是第三副笔墨了。这里的笔墨不像形状那样追求色彩的对比,而是突出形态的变幻,集中在一切有形态的硕大的山峰,都因形态不稳定的云的变幻而发生反差极大的变幻。文章从开头到这里,已经好几千字,不断表现变幻,用了这么多的词汇,但是,却没有重复、繁冗之感,关键就在于丰富。不但是词汇的丰富,而且是观察角度的丰富,还有形态的、色彩的丰富。
而这一切,正是徐迟发挥了赋体的敷陈体物的功能的效果。
接下去,徐迟以相当的篇幅写到日出。这时,他收敛起了宏观的视角,把个人的自我感觉调动了起来:
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鲜红如此之鲜。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鲜红如此之鲜。”这样的句子,奇就奇在作者的刹那心境上,从方法来说,和前面的写法,又别是一种境界。接下去: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这显然是在色彩的变幻和对比中做文章,全部力量都强调其强烈的光焰万丈。除了最初和房间中的明暗的对比外,几乎全部是鲜艳的红色。如果拿这些和前面写日出的经典散文相比,可能显不出优势。至少在色彩上,多多少少有点单调之感。幸而,徐迟不仅仅有相当的绘画修养。(他曾经用非常内行的语言,写过常书鸿在敦煌的事迹)
他似乎力图从听觉上表现日出的另一种美感:
竹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
很可惜的是,这几笔,嘎然而止,又回到了视觉境界中去。所写仍然以画图性的景观为主。这样,美感就仍然在原来的平面上滑行。虽然,接着作者又以赋体写高瞻远瞩的山景:“天都山突兀而立,如古代的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含水的花瓣。”甚至用长江与之衬托:“远处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仍然不见醒目,只是在最后出现了彩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