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的难民读后感汇聚(8)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就在“老哥哥”被赶走的第八个年头,也就是1932年3月,27岁的臧克家以“老哥哥”为原型,创作出新诗《老哥哥》。
这首诗的构思很独特。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小孩子好奇地问一句,“老哥哥”无奈地答一句,然后括号里是“正义发言”句。全诗共九个片断,充分表现了小孩子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哥哥”收拾东西要走了,惊怪地发问。“老哥哥”心灰意冷,他的回答一语双关,抒发了老人一生的痛苦和哀怨。当小孩子缠着“老哥哥”再给他讲个故事时,“老哥哥”强忍着内心的苦楚说:“小孩子,这时你还叫我说什么呢?”当小孩子许诺长大了赚钱为“老哥哥”养老送终时,“老哥哥”无奈地说:“小孩子,你爸爸小时也曾这样说了。”当“老哥哥”真的要被赶走,小孩子发急了要去告诉自己的爸爸时,“老哥哥”无助地说:“小孩子,不要跑,你爸爸最先知道。”这首诗的结尾,可以说悲情达到了高-潮,括号内的“正义发言”说:“叫他走吧,他已经老得没用了!”这些问答,字字血,声声泪,叫人听着心碎。
这首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诗,其形式可以说是白话诗的一大突破。青年臧克家运用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一问一答中,就把老长工辛酸的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这首诗的内容很集中。臧克家从小与“老哥哥”生活在一起,对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他没有展开写“老哥哥”穷苦潦倒的一生,只取了风烛残年被赶出家门的这一场景,把许多悲惨的故事放在背后,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想象。诗里的人物全是真实的,提问者是少年臧克家,回答者是老年李长工。但写作的情景不是真实的,真实情景应当是“老哥哥”被赶走时,默默无闻,没有一点反抗精神。试想,如果照实写下去,一个富户人家辞退一个长工再平常不过了,还能收到那种“动人心魄”的效果吗?这首诗的过人之处,就是不写过程,只写高-潮。 臧克家对“老哥哥”的感情是真挚的。他在回忆录《皓首忆稚年》中描写“老哥哥”被赶走的情景时,写道:“我满眼流泪,哭送老哥哥走。他背着一个小包包……走向焦家庄子他的一个侄儿家里去。……我送老哥哥出了庄,看着他一步一步地下了坡,我止不住眼泪。
这首诗的构思很独特。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小孩子好奇地问一句,“老哥哥”无奈地答一句,然后括号里是“正义发言”句。全诗共九个片断,充分表现了小孩子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哥哥”收拾东西要走了,惊怪地发问。“老哥哥”心灰意冷,他的回答一语双关,抒发了老人一生的痛苦和哀怨。当小孩子缠着“老哥哥”再给他讲个故事时,“老哥哥”强忍着内心的苦楚说:“小孩子,这时你还叫我说什么呢?”当小孩子许诺长大了赚钱为“老哥哥”养老送终时,“老哥哥”无奈地说:“小孩子,你爸爸小时也曾这样说了。”当“老哥哥”真的要被赶走,小孩子发急了要去告诉自己的爸爸时,“老哥哥”无助地说:“小孩子,不要跑,你爸爸最先知道。”这首诗的结尾,可以说悲情达到了高-潮,括号内的“正义发言”说:“叫他走吧,他已经老得没用了!”这些问答,字字血,声声泪,叫人听着心碎。
这首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诗,其形式可以说是白话诗的一大突破。青年臧克家运用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一问一答中,就把老长工辛酸的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这首诗的内容很集中。臧克家从小与“老哥哥”生活在一起,对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他没有展开写“老哥哥”穷苦潦倒的一生,只取了风烛残年被赶出家门的这一场景,把许多悲惨的故事放在背后,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想象。诗里的人物全是真实的,提问者是少年臧克家,回答者是老年李长工。但写作的情景不是真实的,真实情景应当是“老哥哥”被赶走时,默默无闻,没有一点反抗精神。试想,如果照实写下去,一个富户人家辞退一个长工再平常不过了,还能收到那种“动人心魄”的效果吗?这首诗的过人之处,就是不写过程,只写高-潮。 臧克家对“老哥哥”的感情是真挚的。他在回忆录《皓首忆稚年》中描写“老哥哥”被赶走的情景时,写道:“我满眼流泪,哭送老哥哥走。他背着一个小包包……走向焦家庄子他的一个侄儿家里去。……我送老哥哥出了庄,看着他一步一步地下了坡,我止不住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