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转读后感800汇集(6)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李陵是降将,本身有人格污点,心含愧疚,对苏武是很尊敬的,所以他劝苏武的出发点,不在于投降有多么好,而在于不投降也已无路可走,这是实实在在地为苏武着想。但正如我们所料,苏武并不动摇,他有他不降的理由:
“武父子亡(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分析起来,理由有二:一是自己一家父子兄弟蒙主隆恩,理当陨身相报;二是“臣事君犹子事父”,不需要任何条件,虽死无憾。这段话真是可圈可点。
先说“报恩”。自己一家人的功名利禄都来自“陛下”的恩赐,所以现在面临单于的“斧钺汤镬”,正是报恩的大好时机。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这倒真是一个“硬道理”,没什么好说。问题在于,汉武帝不见得是一个值得让人为之“肝脑涂地”的主儿。李陵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李陵率孤军五千深入不毛,与匈奴八万主力作战十余日,杀敌数千,弹尽粮绝,而“贰师将军”(相当于代表皇帝监督军队的职务)、国戚李广利却不发援兵。李陵在只剩下十余骑的情况下,无奈投降。李陵投降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说,至少汉武帝用人不当,过后又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李陵,将李陵灭族。司马迁只不过站出来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惨遭宫刑。那苏武捞了什么好呢?两个兄弟,因为小小的工作过失,一个“伏剑自刎”,一个“惶恐饮药而死”。不要轻描淡写说这是畏罪自杀,没有强大的压力,是不会做出这种激烈的举动来的。
这种“陛下”,好大喜功,刻薄寡恩,真不知道对他有什么恩好报。
再说“君臣父子”不过这个问题虽然很大,却似乎没多少讨论的空间。在苏武的时代这是一个公理,不需要证明;今天它当然显得很好笑,但我们又没法拿现代的伦理价值去要求古人。爱国不等于爱皇帝,但事实上苏武的不降就是站在爱皇帝的立场,所以我对此无话可说。
回头再看降将李陵。我觉得《苏武传》里头写他的有一段让人感触特别深。苏武被释放回汉朝前夕,李陵“置酒贺武”,最后唱了一首歌:
“武父子亡(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分析起来,理由有二:一是自己一家父子兄弟蒙主隆恩,理当陨身相报;二是“臣事君犹子事父”,不需要任何条件,虽死无憾。这段话真是可圈可点。
先说“报恩”。自己一家人的功名利禄都来自“陛下”的恩赐,所以现在面临单于的“斧钺汤镬”,正是报恩的大好时机。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这倒真是一个“硬道理”,没什么好说。问题在于,汉武帝不见得是一个值得让人为之“肝脑涂地”的主儿。李陵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李陵率孤军五千深入不毛,与匈奴八万主力作战十余日,杀敌数千,弹尽粮绝,而“贰师将军”(相当于代表皇帝监督军队的职务)、国戚李广利却不发援兵。李陵在只剩下十余骑的情况下,无奈投降。李陵投降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说,至少汉武帝用人不当,过后又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李陵,将李陵灭族。司马迁只不过站出来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惨遭宫刑。那苏武捞了什么好呢?两个兄弟,因为小小的工作过失,一个“伏剑自刎”,一个“惶恐饮药而死”。不要轻描淡写说这是畏罪自杀,没有强大的压力,是不会做出这种激烈的举动来的。
这种“陛下”,好大喜功,刻薄寡恩,真不知道对他有什么恩好报。
再说“君臣父子”不过这个问题虽然很大,却似乎没多少讨论的空间。在苏武的时代这是一个公理,不需要证明;今天它当然显得很好笑,但我们又没法拿现代的伦理价值去要求古人。爱国不等于爱皇帝,但事实上苏武的不降就是站在爱皇帝的立场,所以我对此无话可说。
回头再看降将李陵。我觉得《苏武传》里头写他的有一段让人感触特别深。苏武被释放回汉朝前夕,李陵“置酒贺武”,最后唱了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