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读后感40字汇编(30)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 篇1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有批判传统文化的风潮。总之,王小波先生那时发表的文章是很合时宜的。即使放到现在来看,那些道理也未免过时,在一些人眼里依然正确。
《沉默的大多数》是暑假翻的,基本上把感兴趣的篇目都看完了。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很杂,国学,知识分子,道德,信仰,科学等等。笔记中全面的涉及和讨论是不现实的,碍于读书太少,见解也不甚完善。这里摘其对国学的一些看法,杂糅个人评价,漫谈一二。
在《我看国学》一文中,王小波用辛辣诙谐的笔触谈了对孔孟程朱的看法。他说孔子是个一本正经的说大实话的老天真,虽然学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但是向往那时的学习气氛。又说孟子是个凶巴巴令人讨厌的人,甚是偏执,动不动就称人禽兽。王小波一点都不喜欢他。他还说程朱的格物致知和阴阳五行虽是民族宝贵遗产,却失之于简单。与西方的自然科学无法相比。研究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的古代儒士们更是无法与拥有天才的思维能力的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一门学问研究了两千年,即使内容本身不值得研究,也足以挟之以自重。而那被研究的东西和研究它们的人,实在难以想象变成了什么样子。
在《智慧与国学》一文中,王小波说中国人对待学问一大问题就是太过于重实用,看重“器物之用”而不关心背后的方法与技能以及对自然的了解。这点大概在晚清“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时最为明显,在天朝皇帝眼里,西方的器物只是器物而已,没有任何别的价值。这荒谬已经达到了令人同情的地步。反过来说,古代中国人也不知道除了“实用”还能有什么。为何读书,不过是做官。而做官以后,早已不在做学问的范畴里了。
四书五经注来注去,注出来的是什么?王朝的覆灭?写满耻辱与黑暗的历史?如果问国学能给人来什么,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君不见皇帝的库房,外国使臣送来的落满尘土的科学仪器。君不见国人曾经极端的愚昧与迂腐。国学给这个受苦受难的国度带来了什么?诚然,有的人会辩解,中华千年的历史之所以得以延续,正因为有这门学问得以维稳。但这门学问能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孕育先进的文明?这恐怕就难以回答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有批判传统文化的风潮。总之,王小波先生那时发表的文章是很合时宜的。即使放到现在来看,那些道理也未免过时,在一些人眼里依然正确。
《沉默的大多数》是暑假翻的,基本上把感兴趣的篇目都看完了。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很杂,国学,知识分子,道德,信仰,科学等等。笔记中全面的涉及和讨论是不现实的,碍于读书太少,见解也不甚完善。这里摘其对国学的一些看法,杂糅个人评价,漫谈一二。
在《我看国学》一文中,王小波用辛辣诙谐的笔触谈了对孔孟程朱的看法。他说孔子是个一本正经的说大实话的老天真,虽然学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但是向往那时的学习气氛。又说孟子是个凶巴巴令人讨厌的人,甚是偏执,动不动就称人禽兽。王小波一点都不喜欢他。他还说程朱的格物致知和阴阳五行虽是民族宝贵遗产,却失之于简单。与西方的自然科学无法相比。研究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的古代儒士们更是无法与拥有天才的思维能力的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一门学问研究了两千年,即使内容本身不值得研究,也足以挟之以自重。而那被研究的东西和研究它们的人,实在难以想象变成了什么样子。
在《智慧与国学》一文中,王小波说中国人对待学问一大问题就是太过于重实用,看重“器物之用”而不关心背后的方法与技能以及对自然的了解。这点大概在晚清“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时最为明显,在天朝皇帝眼里,西方的器物只是器物而已,没有任何别的价值。这荒谬已经达到了令人同情的地步。反过来说,古代中国人也不知道除了“实用”还能有什么。为何读书,不过是做官。而做官以后,早已不在做学问的范畴里了。
四书五经注来注去,注出来的是什么?王朝的覆灭?写满耻辱与黑暗的历史?如果问国学能给人来什么,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君不见皇帝的库房,外国使臣送来的落满尘土的科学仪器。君不见国人曾经极端的愚昧与迂腐。国学给这个受苦受难的国度带来了什么?诚然,有的人会辩解,中华千年的历史之所以得以延续,正因为有这门学问得以维稳。但这门学问能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孕育先进的文明?这恐怕就难以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