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怨刺诗读后感收集(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它所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尤其是其中的怨刺诗,更堪称代表。本文就试从其中的怨刺诗入手来分析其现实主义精神。
就《诗经》而言,都是作者从实际生活出发,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揭露社会问题,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体现。那么,具体表现在《诗经》的“怨刺诗”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怨刺诗”大多收在《雅》诗和《国风》中,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怨刺诗”又可分作两类,一类出自贵族阶级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之手,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戒之作。有的借古讽今,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大多作品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劳民》、《板》、《荡》等,这类作品主要收录在《二雅》中。另一类“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普通劳动者之手,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等。这些作品主要保存在《国风》中,都是作者选取真实的典型事例,从客观出发去向人们展示当时的社会。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怨刺诗”的内容特点。先来看《二雅》中的怨刺诗作。贵族“怨刺诗”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周初年。这个时期执政者昏庸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一些有识之士出于阶级的本能,勇于直接向统治者指点国政的弊端。同时,也是在先秦时代,受原始民主风气的影响,开明的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提倡奖励进谏并自觉纳谏,这种传统也为他们提供了思想的依据。于是,他们饱含激情,写出了一些愤世忧时、讽谕规谏的诗篇。《小雅》中的《节南山》、《十月之交》、《雨无正》、《巧言》、《巷伯》等,《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抑》、《桑柔》、《召旻》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政者昏庸腐朽、荒政误国的恶法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