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机制读后感收集(20)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而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由过去的历史塑造,那么在理解我们面临的“公共议题”时就不能忽视历史分析,借由“社会学的想象力”,即“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结合起来,在结构和个人、历史与传记、宏观与微观之间穿梭”,透过对历史结构中权力的分析,跳出工具理性造就的“铁笼”,重拾人类理性和自由的价值。而作为一名社会研究者,在个人生命体验与学术生活的激荡之中,反思作为一名学者的定位与志业,向人们指出那些想当然的思维危险。换言之,用米尔斯在《治学之道》文末的话来说,就是“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1
在美国,如果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能够再版3次以上的话,这本书就堪称经典教材了,而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20年中连续再版了8次。我买这本书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一直到最近才认真看,但一看了,就非常喜欢了。
虽然书本身的字体比较小,但书的内容的确很实在,很切合自身感觉。每每在读,就会切合自身情况,就发现书里说的跟自身感受的如出一辙,心中不由佩服。我不由得更相信书里的内容,如果里面写到的,我还没经历过,那总有一天我会经历的。现在就是预习,先由心感受,再由身感受。
中国人写的心理学书,一般都是理论型的,而且章序十分老套,而这本书是国外人写的,写作风格与中国人习惯的方式不一样,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同时,带着思考的习惯去阅读,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里面有一个观点,不仅仅是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会决定态度。也许你会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想通。人的行为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出发。一个不符合自己惯常准则但于己有利的事儿,由于做此事能获大利,所以还违背自己的"准则"做了。做了后,很明显你会受自己良心的折磨或者感到心理不平衡,因为这样的行为与你往常的原则不一样。这个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开始起作用,为了保持心理平衡,内在就会告诉你,改变你对此事的态度,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为了保持内在与外在的自我同一性,你的态度改变了,变得符合你的行为,于是内心得到了平衡。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1
在美国,如果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能够再版3次以上的话,这本书就堪称经典教材了,而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20年中连续再版了8次。我买这本书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一直到最近才认真看,但一看了,就非常喜欢了。
虽然书本身的字体比较小,但书的内容的确很实在,很切合自身感觉。每每在读,就会切合自身情况,就发现书里说的跟自身感受的如出一辙,心中不由佩服。我不由得更相信书里的内容,如果里面写到的,我还没经历过,那总有一天我会经历的。现在就是预习,先由心感受,再由身感受。
中国人写的心理学书,一般都是理论型的,而且章序十分老套,而这本书是国外人写的,写作风格与中国人习惯的方式不一样,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同时,带着思考的习惯去阅读,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里面有一个观点,不仅仅是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会决定态度。也许你会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想通。人的行为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出发。一个不符合自己惯常准则但于己有利的事儿,由于做此事能获大利,所以还违背自己的"准则"做了。做了后,很明显你会受自己良心的折磨或者感到心理不平衡,因为这样的行为与你往常的原则不一样。这个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开始起作用,为了保持心理平衡,内在就会告诉你,改变你对此事的态度,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为了保持内在与外在的自我同一性,你的态度改变了,变得符合你的行为,于是内心得到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