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早熟的童年读后感集锦(1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正如报道中一位母亲所说她曾看见孩子模仿邪典片里主人公拽小伙伴的生殖器,为此那位母亲满怀愤恨,她愤恨邪典片对孩子身心的毒害,也愤恨自己的疏忽,没有及时察觉孩子观看的视频是否有害。
波兹曼指出“我们的孩子生活的这个社会,它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强调成人和儿童的区别。当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儿童开放时,他们必然效仿成人的犯罪活动。”“儿童邪典片”事件充分佐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电子媒介宣传的背后都是受利益的驱使,为了点击量的增加,为了产品的销售量、为了获取收视效益等等,自由竞争,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一些人却把道德底线的标尺一再降低,只为服从于眼前的盈利。
如果说这类互联网上的“有毒信息”所导致的犯罪活动是可见的,那么它对儿童心灵上的毒害则是不可见的,又是无法估量的。谁能判断年幼时被灌输的思想,引导的行为,会在哪一天彻底消失还是再次以某种形式再现呢!
我们无法改变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进度,只能守护自己的这方小小天地,就像波兹曼说的“凡是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既然学校尚未消亡,真正的“儿童”在校园里也将永远存在。在教育这方最后的净土上,我们是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并号召家长和社会,指引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如何辨别虚拟与现实中的真真假假,明明暗暗。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秘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被揭晓。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4
什么是儿童?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有个大致的概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儿童范围是指0到18岁,而医学上是指0到14岁。不同的范畴对儿童范围的划定固然不同。然而这些数字无法帮助我们表达童年的概念。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从社会学和人类学出发,给儿童和成人划定了一个更容易被理解的界限。
作者用三个特点区分了童年和成人:1、生理上是否发育完全。 2、身体是否能完全服从于理性思维的支配。3、对于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是否具有阅读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