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唐诗读后感精练(28)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又或是杜甫,他们都是慢慢唐朝的代表,是唐朝鼎盛诗歌的代表。在《唐诗选》中,作者精选了这些诗歌,带领我们品味唐朝的巅峰之作,带我们玩转其中,使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可忘怀。《唐诗选》,就像一条涓细的河流,轻柔地淌过我们的指尖,拂过我们的心间,带领我们到了一个绝妙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文化的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品到佳肴,真是美妙绝伦。
唐诗选读后感3
暑假,我在家读了一本名叫《唐诗选读》的书,这是一本类似《诗集大全》的书,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佳作,以及每首诗所表达的含义。
书中写了很多类型的诗:有借物抒情的、有描写美好景色的、有书写战争的,还有表达离别情怀的……当我读到咏物诗时,觉得诗人借写物抒发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当我读到风景诗时,我会向往诗人笔下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当我读到战争诗时,我会对英雄流下激动的泪水;当我读到离别诗时,也会有像诗人一般与亲人、朋友分离时难舍难分的情绪……
一本书读下来,我觉得最能与暑假生活应景的诗是虞世南写的《蝉·垂緌饮清露》,全诗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介绍了夏天树上的知了的长相与发出的声音。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诗人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前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当我读到陈子昂写的《送魏大从军》这首诗时,为诗人豪放激扬的感情,慷慨悲壮的语气所折服,更为诗中的离别之情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全诗是这样写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介绍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唐诗选读后感3
暑假,我在家读了一本名叫《唐诗选读》的书,这是一本类似《诗集大全》的书,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佳作,以及每首诗所表达的含义。
书中写了很多类型的诗:有借物抒情的、有描写美好景色的、有书写战争的,还有表达离别情怀的……当我读到咏物诗时,觉得诗人借写物抒发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当我读到风景诗时,我会向往诗人笔下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当我读到战争诗时,我会对英雄流下激动的泪水;当我读到离别诗时,也会有像诗人一般与亲人、朋友分离时难舍难分的情绪……
一本书读下来,我觉得最能与暑假生活应景的诗是虞世南写的《蝉·垂緌饮清露》,全诗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介绍了夏天树上的知了的长相与发出的声音。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诗人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前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当我读到陈子昂写的《送魏大从军》这首诗时,为诗人豪放激扬的感情,慷慨悲壮的语气所折服,更为诗中的离别之情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全诗是这样写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介绍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