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的底线读后感精练(15)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致良知读后感10
近日感悟,致良知是目标,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来状态,致良知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来状态,让良知指导人的所有行为。
但致良知不能躲入深山老林,或离开红尘人世,那样修的只是空禅。致良知的路径就是事上磨练,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追求良知,有事时如此,静处时也是如此。
而具体如何致良知,个人感觉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
1、觉知。要致良知,就首先要时刻觉知自己的身心状态,只有先保持觉知,才有机会去致良知;
2、体验。对于眼鼻口舌身心意,在觉知后,要深度体验,体验其发生过程,越细越好;
3、转换。在体验后,转换到良知状态,让良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可能会用到意志的作用,但这时意志发挥作用是有体验在先,因此就不会是“执著”。
个人感悟,与同道交流。
致良知读后感 篇1
读完《致良知》之后,我觉得王守仁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守仁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王守仁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职不辜负每位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责让消费者不满意就是恶。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近日感悟,致良知是目标,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来状态,致良知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来状态,让良知指导人的所有行为。
但致良知不能躲入深山老林,或离开红尘人世,那样修的只是空禅。致良知的路径就是事上磨练,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追求良知,有事时如此,静处时也是如此。
而具体如何致良知,个人感觉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
1、觉知。要致良知,就首先要时刻觉知自己的身心状态,只有先保持觉知,才有机会去致良知;
2、体验。对于眼鼻口舌身心意,在觉知后,要深度体验,体验其发生过程,越细越好;
3、转换。在体验后,转换到良知状态,让良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可能会用到意志的作用,但这时意志发挥作用是有体验在先,因此就不会是“执著”。
个人感悟,与同道交流。
致良知读后感 篇1
读完《致良知》之后,我觉得王守仁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守仁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王守仁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工作当中,认真履职不辜负每位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责让消费者不满意就是恶。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