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外的闲适心境读后感锦集(181)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书中另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就是苏东坡和弟弟子由的手足情。长期以来我一直非常遗憾,鲁迅和周作人这样一对本来可以传为文坛贤昆仲佳话的兄弟最后却分道扬镳。我一直在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对兄弟或姐妹,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彼此理解并引为知己;他们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工作上相互帮助,一起走完漫漫人生路,以他们的手足之情温暖和照耀整个文坛的呢?而现在,我找到了,苏东坡和苏子由,这两兄弟,我每次看到书中提起他们俩时,总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这样的知己又正好是自己的手足同胞,这是人生何等的幸事呀!书中多次写到了兄弟二人分别时的场景。苏东坡前往凤翔任通判,他们生平第一次分手时。子由送行四十里才肯离开;东坡则在郑州西门外,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头在低陷的古道上隐现起伏,直到后来再不能望见,才赶程前进。
他在诗中写道“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多雨何时听萧瑟。知君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这种“风雨同床”的约定我现在读来仍然觉得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他们二人经常写诗互相唱和,而巧的是,每回苏东坡只要想起子由,他总能写出最好的诗来,他那首为怀念子由而作的《水调歌头》真是写尽了千古中秋之作。苏东坡曾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我读到这句诗时,真是有落泪的冲动,那种在茫茫人海之中却只有一个亲人相依为命,相知相守的感觉,是心酸,更是温暖吧。
另外,我非常喜欢林语堂写的苏东坡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眉州,以及后来任杭州太守的那几段,很有一种优雅、恬淡、明媚、舒适的小城镇生活的味道。也许是因为林语堂面对的是美国的读者吧,为了更便于理解和接受,他在写这本书时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花了较多笔墨不急不缓地描绘了北宋年间眉州城、开封城、杭州城的街道布局、城市设施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情况,于散漫悠闲的文字中,很有一些诗意的味道。林语堂一定是很喜欢杭州吧,我觉得他关于苏东坡在杭州的两段写得尤其的好,杭州的如画风景、名妓高僧,以及苏东坡在此期间所建的工程,都仿佛近在眼前;那个年代里杭州的繁华绮丽、风情韵致,也是如在眼前,令人神往。
他在诗中写道“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多雨何时听萧瑟。知君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这种“风雨同床”的约定我现在读来仍然觉得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他们二人经常写诗互相唱和,而巧的是,每回苏东坡只要想起子由,他总能写出最好的诗来,他那首为怀念子由而作的《水调歌头》真是写尽了千古中秋之作。苏东坡曾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我读到这句诗时,真是有落泪的冲动,那种在茫茫人海之中却只有一个亲人相依为命,相知相守的感觉,是心酸,更是温暖吧。
另外,我非常喜欢林语堂写的苏东坡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眉州,以及后来任杭州太守的那几段,很有一种优雅、恬淡、明媚、舒适的小城镇生活的味道。也许是因为林语堂面对的是美国的读者吧,为了更便于理解和接受,他在写这本书时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花了较多笔墨不急不缓地描绘了北宋年间眉州城、开封城、杭州城的街道布局、城市设施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情况,于散漫悠闲的文字中,很有一些诗意的味道。林语堂一定是很喜欢杭州吧,我觉得他关于苏东坡在杭州的两段写得尤其的好,杭州的如画风景、名妓高僧,以及苏东坡在此期间所建的工程,都仿佛近在眼前;那个年代里杭州的繁华绮丽、风情韵致,也是如在眼前,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