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4章读后感心得摘录(1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而我们一介凡民,即使竭尽全力,终不可窥其一角。世间之“道”,浩浩然然,于巨于细充斥于万事万物,无一能逃脱。
观念改变最多的是对于“礼”的理解。老子说道:“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我想了想,确实很有道理。世人喜欢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应是先失了“规矩”,而后才要寻“规矩”。本来生之为人,闲散惬意,只要遵从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自然能获得安定祥和的生活。但人类偏偏要给自己戴上许多欲望的枷锁,因为对私欲的奢求而坏了世间的规矩,所以又不得不制造出许多道德上的,行为上的准则,一道又一道,越缠越多,无异于作茧自缚。其实怎么样生活最好呢?一切顺应自然,足矣。
写到这里,想到圣经里也有类似的话:“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麽,喝甚麽,为身体忧虑穿甚麽。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增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 ”所以,不要爲明天憂慮,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其实对几个大的主流宗教了解得越多,越发觉得它们是殊途同归,甚至有可能同宗同源。有的时候差异和分歧并不属于宗教本身,而来自于人类对这真理的误读。掺入了太多个人的臆测和猜度,于是自然走上不同的道路。就像基督宗教说,人生而有罪,人活着是为了赎罪的,因此要把自己放到最低最低,为什么?因为我们十恶不赦。而道家里强调:“无我”,“无私”。强调高尚的人要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不是很像?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无为”。想起中学时的历史课本,里面说老子这种“无为”是消极的世界观。现在想起来,简直是最大的谬误!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世人所理解的那种“无为”,而是一种对一切都不用刻意改变刻意追求的态度。就像上面说的,“为”,就已经代表着“不能不为”了。“以无为为,以无私私”,这种境界,才是最高的。当然,这个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相信把这个道理记于心间,以后生活中遇见合适的契机,自然能悟得。毕竟道理不是来自于书本来自于他人,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心。
观念改变最多的是对于“礼”的理解。老子说道:“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我想了想,确实很有道理。世人喜欢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应是先失了“规矩”,而后才要寻“规矩”。本来生之为人,闲散惬意,只要遵从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自然能获得安定祥和的生活。但人类偏偏要给自己戴上许多欲望的枷锁,因为对私欲的奢求而坏了世间的规矩,所以又不得不制造出许多道德上的,行为上的准则,一道又一道,越缠越多,无异于作茧自缚。其实怎么样生活最好呢?一切顺应自然,足矣。
写到这里,想到圣经里也有类似的话:“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麽,喝甚麽,为身体忧虑穿甚麽。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增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 ”所以,不要爲明天憂慮,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其实对几个大的主流宗教了解得越多,越发觉得它们是殊途同归,甚至有可能同宗同源。有的时候差异和分歧并不属于宗教本身,而来自于人类对这真理的误读。掺入了太多个人的臆测和猜度,于是自然走上不同的道路。就像基督宗教说,人生而有罪,人活着是为了赎罪的,因此要把自己放到最低最低,为什么?因为我们十恶不赦。而道家里强调:“无我”,“无私”。强调高尚的人要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不是很像?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无为”。想起中学时的历史课本,里面说老子这种“无为”是消极的世界观。现在想起来,简直是最大的谬误!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世人所理解的那种“无为”,而是一种对一切都不用刻意改变刻意追求的态度。就像上面说的,“为”,就已经代表着“不能不为”了。“以无为为,以无私私”,这种境界,才是最高的。当然,这个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相信把这个道理记于心间,以后生活中遇见合适的契机,自然能悟得。毕竟道理不是来自于书本来自于他人,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