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读后感豪情精练(2)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一、真挚缠绵的柔情
李清照父亲乃北宋“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擅长诗文。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李清照,从小就表现出对诗词极大地兴致,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朗朗上口,到了少女时期,闲来没事就吟诗作画,与好友把酒欢歌。比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此的欢快,不知道是酒醉人?还是景醉人?还是人自醉?居然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迷路而误入了荷花开得正浓的地方,赶紧划船抢渡,却不料惊醒了早已栖息的鸥鹭。每读到此处,似乎都会听到她对鸥鹭抱歉的笑声,她那活泼好动可爱的性格犹然显现。在那个女人是被封建社会的礼数束缚的年代里,像李清照这样的大家闺秀,竟然能够泛舟于外,兴尽才归,而且与人把酒欢歌,可见李清照对当时封建社会礼教的无言抗拒,对追求自由的向往。
李清照的婚姻在古代是少有的幸福婚姻,甚至可以用有情人终成眷属来概括。不过她的爱情用我们现代人的爱情观来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她爱她的丈夫,但并没有超脱一切去爱,毕竟,她从小生活在诗书礼仪的氛围中,又嫁的是高官显贵之家。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的书信,约他到泰山,李清照在此时,作为一个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官宦贵妇人,自然无法跟随他一起去,就帮忙打点路上的必备品和随身行李,为丈夫践行。李清照为丈夫写了一首送别诗《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随着赵明诚的出行,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弹奏出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经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分离,却相互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愁别苦”也减轻了许多。但如果不是一个十分爱恋钟情于丈夫的女子,她怎么会有一会皱眉头,一会儿伤心,放不下,丢不掉的感情呢?若是没有这样的感情,也难以写出这么质朴动人的文字。诚然,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无心登泰山、访古碑了,游玩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越来越远,心却越来越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这种夫妻之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