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画竹郑板桥文言文读后感汇总(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该剧不但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清吏郑板桥》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修身时刻要抓紧、慎初不可途中废、齐家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点滴小事中锤炼作风,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习惯,以人格的力量凝聚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取信于群众。
暑假里阅读了市教研室主任刘武德的专著《教坛漫笔》,对我启迪很大,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对《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这篇文章印象尤其深刻。
原来我备课就是看教材,没有 深入课文钻进教材,备课对教材只是走马观花。看了刘主任的《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 ,我顿然醒悟。 作者引用了郑板桥的画论,阐述了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的"禅机"。他用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来谈教书,,也就是我们
刘老师把怎样才算读懂教材阐述的`很清楚很鲜明。所谓读懂教材就要钻进教材,深入到课文中去,好象自己就是作者,对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两个问要了如指掌,领会课文作者的情感,要与作者的 感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与作者感情达到共鸣。这样还不够,还要使课文反映的事物在脑子里"还原",达到我"我身临其境",比如写状物的文章,如见其物,写人的 文章如睹其人,写景的文章如观其景,写事的 文章如经其事,爱其所爱,恨其所恨,喜其所喜,哀其所哀,忧其所忧,使眼中的教材在胸中成为"立体"的,把书由"薄"读到"厚"。而钻进了教材又要能跳出教材,教师读懂了教材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教材,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我就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哪些地方是难点,哪些地方是重点,认准学生要学的,毫不痛惜的"凿去"把书又由厚读到薄,所谓"手中之教材"又不是"胸中之教材"。
做到了"我就是作者","我身临其境","我就是作者"才算是备好了课。
总之,读了刘主任的专著让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但更让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学中不足,教学理论的贫乏,教学经验的薄弱。只有学习再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