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的读后感800精选(10)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
《礼记》读后感6
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书,使我印像最深的,是《礼记》。《礼记》中说“礼”的部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礼记》中说道:“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可见“礼”是非常重要的。“礼”就是礼貌、礼仪,“有礼”就是讲文明、有礼貌、懂礼仪。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
有礼必须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比如: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爱护公物,坐公交车时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见到熟人要问好,需要别人帮助时用“请”,得到别人帮助时真诚道声“谢谢”,和别人告别时说声“再见”,等等。
一个有礼的人,不仅让人与他相处时心情愉快,而且也能使他自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一个无礼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我就亲眼目睹这样的例子:有一回,我去图书馆借书,在门口看到有位叔叔问门卫爷爷:“指南书城搬去哪里了?”门卫爷爷生气地说:“不知道!”我以为爷爷是真的不知道,就上前告诉了叔叔,等叔叔走后,门卫爷爷说:“这个人,那么没礼貌!连称呼都没有!”我这才明白,门卫爷爷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是觉得叔叔没礼貌才故意不告诉他的呢!我想,如果叔叔能够礼貌用语,门卫爷爷一定会告诉他的!
做人须有礼,人有礼则安!有礼的人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人们更乐于帮助他。同学们!“有礼”不在于嘴上功夫说说而已,而在于真正的践行,让我们从小学礼,从我做起,做一个知礼、懂礼、讲礼的现代文明人!
礼记的读后感1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将在书海里不断徜徉,撷一缕淡淡的书香。
《礼记》读后感6
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书,使我印像最深的,是《礼记》。《礼记》中说“礼”的部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礼记》中说道:“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可见“礼”是非常重要的。“礼”就是礼貌、礼仪,“有礼”就是讲文明、有礼貌、懂礼仪。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
有礼必须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比如: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爱护公物,坐公交车时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见到熟人要问好,需要别人帮助时用“请”,得到别人帮助时真诚道声“谢谢”,和别人告别时说声“再见”,等等。
一个有礼的人,不仅让人与他相处时心情愉快,而且也能使他自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一个无礼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我就亲眼目睹这样的例子:有一回,我去图书馆借书,在门口看到有位叔叔问门卫爷爷:“指南书城搬去哪里了?”门卫爷爷生气地说:“不知道!”我以为爷爷是真的不知道,就上前告诉了叔叔,等叔叔走后,门卫爷爷说:“这个人,那么没礼貌!连称呼都没有!”我这才明白,门卫爷爷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是觉得叔叔没礼貌才故意不告诉他的呢!我想,如果叔叔能够礼貌用语,门卫爷爷一定会告诉他的!
做人须有礼,人有礼则安!有礼的人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人们更乐于帮助他。同学们!“有礼”不在于嘴上功夫说说而已,而在于真正的践行,让我们从小学礼,从我做起,做一个知礼、懂礼、讲礼的现代文明人!
礼记的读后感1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