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温热论读后感集锦(10)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我认为学者的心本来没有自信的时候,可是因为天下有非常多种温病,却竟然没有对付、温病的方法,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方法,就应当赶快拿出来使它公开,比如拯救被水淹、被火烧的人,难道还等待整理帽子束结头发吗?况且人们的心理没有不同,高明的医学理论不会与世隔绝,这部书一旦出现,扬子云那样内行的人必定很快遇到,并且将有阐明其中的主旨,弥补其中的疏漏,使遭受瘟疫的人都有登上长寿境域的可能。这是天下后代的幸运,也是吴先生的愿望啊。《折杨皇菩》这类通俗的歌曲,人们都能领会,张嘴而笑,《阳春白雪》这类高雅的歌曲,能跟着唱和的却只有几个人,从古如此。了解我或者责备我,完全听凭当代的社会舆论,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的话正确,于是共同讨论评定后交付刊印。
嘉庆十七年八月月半后,同乡愚弟汪廷珍恭敬地作序。
读《温病条辨》序言有感
几周之前,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加深对温病学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读全本后了解:《温病条辨》共6卷,主体部分以三焦为纲,分上中下三篇,列条文265条,方剂108首。书前另有四篇序言和一篇凡例,介绍《温病条辨》的来源、概要与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第一篇到第三篇序言分别是由朱彬、汪廷苏征保作序,第四篇是吴鞠通自序。就单从几篇序言来看,其中不仅介绍了当时医风之弊,伤寒与温病混淆不清,也阐述了作为一名医者应具备的医术和医德,读完之后感受颇深,便一一记录下来:
(一)医者当有明辨之智,有创新之思
几篇序言当中都有提到当世医者伤寒温病不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不能明辨伤寒是感受寒邪而发病,而温病是感谢温邪而发病。“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脏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叹哉!”世风如此,牢不可破,害人甚广,当时却无明辨医理之人出来打破这桎梏,“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至金代刘元素,勇创新说,治疗疾病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经,成为划清伤寒与温病的重大转折,为后世医家提供辨病辩证的方向,犹幽室一灯,中流一柱;而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辩证,则为温病学说奠定理论基础。若无这么多学者承前启后的思考探索,中医的发展又怎能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故医者需有明辨之智,能正确区分各类疾病的微小差异,有创新之思,才能举一反三,学有所长。
嘉庆十七年八月月半后,同乡愚弟汪廷珍恭敬地作序。
读《温病条辨》序言有感
几周之前,老师推荐我们阅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加深对温病学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读全本后了解:《温病条辨》共6卷,主体部分以三焦为纲,分上中下三篇,列条文265条,方剂108首。书前另有四篇序言和一篇凡例,介绍《温病条辨》的来源、概要与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第一篇到第三篇序言分别是由朱彬、汪廷苏征保作序,第四篇是吴鞠通自序。就单从几篇序言来看,其中不仅介绍了当时医风之弊,伤寒与温病混淆不清,也阐述了作为一名医者应具备的医术和医德,读完之后感受颇深,便一一记录下来:
(一)医者当有明辨之智,有创新之思
几篇序言当中都有提到当世医者伤寒温病不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不能明辨伤寒是感受寒邪而发病,而温病是感谢温邪而发病。“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脏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叹哉!”世风如此,牢不可破,害人甚广,当时却无明辨医理之人出来打破这桎梏,“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至金代刘元素,勇创新说,治疗疾病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经,成为划清伤寒与温病的重大转折,为后世医家提供辨病辩证的方向,犹幽室一灯,中流一柱;而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辩证,则为温病学说奠定理论基础。若无这么多学者承前启后的思考探索,中医的发展又怎能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故医者需有明辨之智,能正确区分各类疾病的微小差异,有创新之思,才能举一反三,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