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作品的读后感收集(42)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任法融:《和谐世界,以道相通》,载《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国际道德经论坛
5.“弱者之道”尽显老子的战略真谛
“弱”字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屡屡出现。如“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等。
《道德经》第76章、78章。
其实老子所说的弱,并非本质上的弱,而是表面谋略性的弱,目的是胜强。
刘庭华:《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版,第5页。
因此,立身处世、修身治国,如果要保持长久,则需要持柔弱之道,抛弃常人希望的表面的“强”、“大”、“贵”、“上”,践行“柔弱胜刚强”的理念。在现实中,奉行贵柔守雌、不争处下、无私寡欲等不争主义原则。这是老子留给世人行事做人的大思路、大战略。
二、老子“道”的政治涵义
从《道德经》的篇章可以看出,老子希望统治者能够实践“道”,发挥“道”在现实政治中的无穷功用,从而给统治者自身和普罗大众带来长久的福利。所谓“善建者不拨,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宾”。即是说,遵循“道”可以使一国社稷长久,并引来四方归附。
在老子的思想中,国家的治理方式从高到低有四种等级,即“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行无为之政,以放任主义,任民众自由生计、自由发展,以至于民众不能感知统治者的存在,而以为一切不过是他们自然而然所致。这种为政境界,即“太上,不知有之”,是老子所认为的最高等级的国家治理方式。这种法理方式要求,为政者能“为天下浑其心”、“以百姓心为心”,不妄逞一己之巧智和私欲,“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而令民众自由发展,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效果。其他的治国方式,如行仁义而令百姓赞誉、行严刑峻法而令百姓畏惧、行压迫而令百姓造反等,都等而下之。
5.“弱者之道”尽显老子的战略真谛
“弱”字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屡屡出现。如“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等。
《道德经》第76章、78章。
其实老子所说的弱,并非本质上的弱,而是表面谋略性的弱,目的是胜强。
刘庭华:《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版,第5页。
因此,立身处世、修身治国,如果要保持长久,则需要持柔弱之道,抛弃常人希望的表面的“强”、“大”、“贵”、“上”,践行“柔弱胜刚强”的理念。在现实中,奉行贵柔守雌、不争处下、无私寡欲等不争主义原则。这是老子留给世人行事做人的大思路、大战略。
二、老子“道”的政治涵义
从《道德经》的篇章可以看出,老子希望统治者能够实践“道”,发挥“道”在现实政治中的无穷功用,从而给统治者自身和普罗大众带来长久的福利。所谓“善建者不拨,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宾”。即是说,遵循“道”可以使一国社稷长久,并引来四方归附。
在老子的思想中,国家的治理方式从高到低有四种等级,即“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行无为之政,以放任主义,任民众自由生计、自由发展,以至于民众不能感知统治者的存在,而以为一切不过是他们自然而然所致。这种为政境界,即“太上,不知有之”,是老子所认为的最高等级的国家治理方式。这种法理方式要求,为政者能“为天下浑其心”、“以百姓心为心”,不妄逞一己之巧智和私欲,“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而令民众自由发展,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效果。其他的治国方式,如行仁义而令百姓赞誉、行严刑峻法而令百姓畏惧、行压迫而令百姓造反等,都等而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