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读后感汇集(2)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这是我读南师的第二本书,仍时有“喜不自禁”甚至“拍案惊奇”的痛快。先生以“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自谦,自觉“一无是处,一无所长”,我倒以为是发乎于心,绝非姿态使然,盖因学问越高,对于自然与命运,更具敬畏之心!
先生的这本书其实是弟子们对他近年来讲演的文字记录,其中皆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概谈现代工商业、经济管理、会计和新闻出版等事业。其中的“博引旁征”绝非为求取证明或者掉掉书袋,而是一种化繁为简、“惟精惟一”的彻悟,读来并无说教的居高,也无斧凿的生硬,实在有一种“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之感!
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自居,无论著书讲演,还是访问闲谈,总是不断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先生的著作主要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兼讲易经,从这本讲演录也可以看出,先生不管谈任何现实问题,都试图让听者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当下和对于发现未来趋势的意义。先生说:“国家亡了不可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为此,他不但大力倡导成年人要多读书:“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而且多年来不断推广幼儿读经典的理念。当然,先生不是执迷的腐儒学究,而是游历东西方文化的大成者,所以他推荐儿童的是中、英、算一起上(中文传统经典、英文经典、心算),要背,要大声朗诵。甚至于读什么,如何突破古文,也给出了可行的建议。
先生对于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概肯定,他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读书人的弊病也是清楚的.:“古来读书读得好的,却不能办大事”。我想起金庸先生写的《鹿鼎记》和《书剑恩仇录》,也大概是要揭示传统读书人的问题:慕虚名而轻实务。其实这不但对于反省传统文化,甚至对于反省现代教育,也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先生常把传统教育与今天中国的教育进行比较,对现代教育颇多诟病。我以为先生的很多认识是启人深思的,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对此的理解是“谋生”与“谋心”之别,谋生式的读书可以创造很多硕士、博士,却创造不了“大师”,今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却也不是现代教育的产物,而是一个小学毕业生自学成才的典型。南师说古代那些学而有成的人物都是依靠兴趣读书成功的,这似乎也可以作为“钱学森之问”的另类回答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