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修辞学读后感汇合(18)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在比喻的表层语言结构有四种成分:本体、语体、联结方式(喻词)和相似点。”由于比喻的类型不同,“本体”、“语体”、“联结方式(喻词)”可以在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相似性是构成的比喻的基础和灵魂——“没有相似点,就没有比喻。”(参见聂焱《广义同义修辞学》P289),它永远出现在句中。本句中:本体——失去了慈母的人,喻体——插在瓶中的花,联结方式(喻词)——像,相似性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失去了慈母的人,从表面而言,“有色有香”,无限风光;但从其内心而言,是无根之花,内心因缺少依靠而倍感不安。而“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句,则巧妙运用比喻和对照手法,既写出了母亲的辛苦,更写出了母亲的做事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①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② 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③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46)①句中连用了四个“怕”,②句中连用了三个“怕”,这七个“怕”把作者生怕失去母亲的恐惧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情可真,其情可信,其情可感。而③句中的两个“心痛”,则集中体现出了作者的愧疚之心,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反衬是 “用与主体事物相反特征的衬体事物,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炉清冷灶的家中。”
句中的主体事物是“清炉冷灶的家”,衬体事物是“拥挤不堪的街”,从而衬托出了除夕——这一中国本来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而母亲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今天的社会问题,老舍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社会现象——仅调侃而已!
①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② 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③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46)①句中连用了四个“怕”,②句中连用了三个“怕”,这七个“怕”把作者生怕失去母亲的恐惧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情可真,其情可信,其情可感。而③句中的两个“心痛”,则集中体现出了作者的愧疚之心,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反衬是 “用与主体事物相反特征的衬体事物,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炉清冷灶的家中。”
句中的主体事物是“清炉冷灶的家”,衬体事物是“拥挤不堪的街”,从而衬托出了除夕——这一中国本来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而母亲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今天的社会问题,老舍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社会现象——仅调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