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读后感汇集(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郭沫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他很少谈利,但称道命,称道仁。他既说‘仁者不忧’又说‘知命不忧’。既说:‘君子无终食间违仁’,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与仁在他(孔子)的思想中俨然有同等的斤两。”
孔子确实很少谈到利。虽然他也很少谈到命运,但他对命运所持的态度与他对仁所持的态度一样,都是正面的。而在《论语》中,孔子提及“仁”的次数多达59处。因而将“与”译成“赞许”也表达了孔子对利、命、仁的态度。“如果以肯定否定论,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但赞同命和仁,后者与讲多讲少没太大关系。”
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讲利少,是因为他重义轻利;讲命也少,是因为天命难言;讲仁很多,是因为他推崇仁。这句话,如果以讲多讲少论,孔子罕言,可不止是利,还应有命,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言命,不该把命和仁放在一起,与利对照,或把三者视为一类……”因此将这句话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命运,他赞成仁德”。第一个“与”字解释为“和”,第二个解释为“赞成”。
读书如果读到这个深度,才可言读,我查了众多注释,个人偏向于第三种,孔子很少直言利益,天命,但赞同仁。我为什么会选择第三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利,仁,天,可以把它看做人生的三个层次:一,是利益,如果人活着只为了追逐利益、金钱,那就太低级与悲哀了;二,是仁,孔子一生都在宣传仁,倡导仁,践行仁,可以说论语的`通篇都在讲仁。这里补充一下,原来觉得仁很伟大,离我们很远,我们根本不能做到,其实仁不远人,我们善念一闪,就是仁;我们改正错误了,就是仁;我们努力学习了,就是仁;我们忠于工作了,就是仁;我们孝敬父母了,就是仁;我们帮助别人了,就是仁;打扮的符合自己的身份了,就是仁。。。。。。仁是力行,要自己一件一件的做,而不是看个热闹,或是背上几句。仁不是嘴头工作,是要脚踏实地去做,就像我们每天吃饭,每天就像吃饭一样,做仁德的事儿,一点点儿来,从最简单的做起。
孔子确实很少谈到利。虽然他也很少谈到命运,但他对命运所持的态度与他对仁所持的态度一样,都是正面的。而在《论语》中,孔子提及“仁”的次数多达59处。因而将“与”译成“赞许”也表达了孔子对利、命、仁的态度。“如果以肯定否定论,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但赞同命和仁,后者与讲多讲少没太大关系。”
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讲利少,是因为他重义轻利;讲命也少,是因为天命难言;讲仁很多,是因为他推崇仁。这句话,如果以讲多讲少论,孔子罕言,可不止是利,还应有命,孔子应该说,子罕言利言命,不该把命和仁放在一起,与利对照,或把三者视为一类……”因此将这句话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命运,他赞成仁德”。第一个“与”字解释为“和”,第二个解释为“赞成”。
读书如果读到这个深度,才可言读,我查了众多注释,个人偏向于第三种,孔子很少直言利益,天命,但赞同仁。我为什么会选择第三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利,仁,天,可以把它看做人生的三个层次:一,是利益,如果人活着只为了追逐利益、金钱,那就太低级与悲哀了;二,是仁,孔子一生都在宣传仁,倡导仁,践行仁,可以说论语的`通篇都在讲仁。这里补充一下,原来觉得仁很伟大,离我们很远,我们根本不能做到,其实仁不远人,我们善念一闪,就是仁;我们改正错误了,就是仁;我们努力学习了,就是仁;我们忠于工作了,就是仁;我们孝敬父母了,就是仁;我们帮助别人了,就是仁;打扮的符合自己的身份了,就是仁。。。。。。仁是力行,要自己一件一件的做,而不是看个热闹,或是背上几句。仁不是嘴头工作,是要脚踏实地去做,就像我们每天吃饭,每天就像吃饭一样,做仁德的事儿,一点点儿来,从最简单的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