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绝四读后感选录(18)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总之,对于别人提的建议,不管是对是错,是好听还是难听,先别有情绪波动,心态平和地分析,辨别。最终再决定何去何从。
子罕篇读后感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生平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
刘宝楠认为“利命仁三者。皆子所罕言。而言仁稍多。言命次之。言利最少”。
杨树达分析孔子“罕言仁”的原因是“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
以上解释均认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应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在此,“与”被译为“和”的意思。
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如此断句则把此句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赞许命运,赞许仁德。在这里,“与”被译为“赞许”。
史绳祖《学斋占毕》:“《论语》谓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古注诸家皆以为三者子所希言,余独疑之。利者固圣人深耻而不言也……如命与仁,……尝不言。且考鲁论二十篇问答,言仁凡53条。张南轩已为诛泗言仁,断之曰言矣。又命字,亦言之非一。……孔子罕言者,独利而已,当以此句作一义。曰命曰仁,皆平日所深与,此自别一义。与者许也。”
子罕篇读后感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生平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
刘宝楠认为“利命仁三者。皆子所罕言。而言仁稍多。言命次之。言利最少”。
杨树达分析孔子“罕言仁”的原因是“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
以上解释均认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应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在此,“与”被译为“和”的意思。
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如此断句则把此句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赞许命运,赞许仁德。在这里,“与”被译为“赞许”。
史绳祖《学斋占毕》:“《论语》谓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古注诸家皆以为三者子所希言,余独疑之。利者固圣人深耻而不言也……如命与仁,……尝不言。且考鲁论二十篇问答,言仁凡53条。张南轩已为诛泗言仁,断之曰言矣。又命字,亦言之非一。……孔子罕言者,独利而已,当以此句作一义。曰命曰仁,皆平日所深与,此自别一义。与者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