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本要下雨了的读后感聚集(10)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会给我们哪些提示呢?”学生们从书里的知识“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说到了书外,像“乌龟背上会有小水珠,蜻蜓也会低飞捉虫子吃,蜘蛛收网”等等,我追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讲过了。”有的说:“我去看过。”看来不能小看了这些农村孩子,他们的经验还是蛮丰富的。以前,我也教过这篇课文,那时候的孩子根本啥都不知道。许多知识都是我“灌输”的呢。
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读懂了课文。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朗读。不过,在读之前,为再次激起学生兴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么多关于下雨之前的预兆知识,可是,书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们这么聪明。它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它问了“燕子”,才知道的。”
《要下雨了》这节课,我始终围绕着“亲身体验”――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白兔,像它一样思考,像它一样感受,像它一样说,一样做。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样从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确信“要下雨了”的时候,他们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传达的信息。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鱼和蚂蚁是一样的环节,一样的情景,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从“是要下雨了吗?”,还有“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前者是半信半疑,后者是确信无疑了,所以才会“连忙”往家里跑。当它看到蚂蚁时,它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口语训练,也不知合适不合适?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简单地写。我却让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要求与课文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发现课文最后出现“轰隆隆、哗,哗,哗”这样的象声词。我想,虽然对一年级学生不作要求,但是让他们口头说说也未尝不可。试试,效果还不错。
这是一节“原生态”的课,有许多地方值得斟酌。可惜时间不允许,所以只能写个反思跟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读懂了课文。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朗读。不过,在读之前,为再次激起学生兴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么多关于下雨之前的预兆知识,可是,书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们这么聪明。它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它问了“燕子”,才知道的。”
《要下雨了》这节课,我始终围绕着“亲身体验”――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白兔,像它一样思考,像它一样感受,像它一样说,一样做。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样从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确信“要下雨了”的时候,他们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传达的信息。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鱼和蚂蚁是一样的环节,一样的情景,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从“是要下雨了吗?”,还有“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前者是半信半疑,后者是确信无疑了,所以才会“连忙”往家里跑。当它看到蚂蚁时,它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口语训练,也不知合适不合适?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简单地写。我却让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要求与课文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发现课文最后出现“轰隆隆、哗,哗,哗”这样的象声词。我想,虽然对一年级学生不作要求,但是让他们口头说说也未尝不可。试试,效果还不错。
这是一节“原生态”的课,有许多地方值得斟酌。可惜时间不允许,所以只能写个反思跟各位同行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