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诗的赏析读后感收集(26)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能够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的读后感5
《唐诗三百首》对我而言,多少会害怕,毕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会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但我仍对他抱深深的敬畏,古人的语言总是短小,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不禁会被深深的迷住,有故事,有情节,有感动,有气魄,有悔恨,有相思之情。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里的诗句。在唐诗里,李商隐的诗歌以用典多、隐晦而著称。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把我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其实,通过这两句诗,我们还可以发现晚唐衰败的景象。
唐诗的读后感5
《唐诗三百首》对我而言,多少会害怕,毕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会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但我仍对他抱深深的敬畏,古人的语言总是短小,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不禁会被深深的迷住,有故事,有情节,有感动,有气魄,有悔恨,有相思之情。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里的诗句。在唐诗里,李商隐的诗歌以用典多、隐晦而著称。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把我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其实,通过这两句诗,我们还可以发现晚唐衰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