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金刚经26品读后感集锦(30)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金刚经》认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我空法亦空。在粉碎我、法的基础上,金刚般若进一步破除佛相。即使如来的一切外在之相,也都是假象。如来以身象出现是为了顺应世人常情。为防世人"断灭"之见而权立虚名,所以"三十二相"皆是假象。除此之外,《金刚经》还破除一切物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经文结束时的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牟尼本人放弃王子的地位,一心走向佛的清净世界,我觉得他一定对他所处的时代的肮脏事物有非常刻骨铭心的认识体验,他对现世的角逐深恶痛绝的这些理论,一定也是他本人饱经人生磨难后才向世人奉献的厚爱。回过头来,看看当今现实中有多少人是在欲海中沉沦,在世俗的物质利害中失性迷本的,便会感受到佛氏之语中的真挚告诫。
金刚般若对外相、虚无、佛法毫不留情的破除,以睿智深邃的金刚慧目洞察大千世界的一切,虽然万象纷纭迁变不停,生活于其中的主体,却不失本心的宁静,因为他的心已不住于任何一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现了佛法的空明之境。佛起拈花指之手势,闭目合唇未言。而内外之清净,法度之澄明,昭然偈言。《金刚经》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这首《见性偈》,在浩瀚的禅宗诗偈中,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了。慧能负薪,闻客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出家求法,经由五祖弘忍的点化,而成为衣钵传人。无住生心,便是自在解脱的人生,便能以开放的胸襟应宇宙自然自由自在的清纯之美,一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法是佛法"。
《金刚经》关于空间的理论分析室非常独特的。释迦牟尼以十方上下虚空作比喻来形容人的福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空间概念是佛教无位法中最上位无为法中的概念,即非因缘和合而成的、元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的空间,它是无边无际、永无变易的,足以容纳一切物质现象的"空洞"式空间。广漠无极的虚空是具体物质的凭依。释迦牟尼连着用十个方向来表示人对虚空的方位感觉,它们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上下。人对虚空的感觉是模糊的,也是清晰的。因为理性早已把它规定好了,它就是物质的所在。但虚空本身并无助于众生的因缘和合,因为它"非有情",不具有主动性和受感性,它的容纳事物是"无为"的安排,自身并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什么。反过来讲,人对虚空的感觉也异于人对诸现象的感觉,因为虚空的无碍、无尽、无量特性,人所能感觉的只是它的永恒的象征,模糊而无任何标志的征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