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法律及本土资源读后感合集(8)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全书从变法模式的讨论提出问题----如何建设中国的法治,从而反思法律的功能,进而提出其意见。从《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和《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我们看到的是文化多元而导致的法律多元在现实中对法治进程的某种阻碍或不谐调。这种阻碍往往被人们谁为只有时间才可消除,而忽视其对这种阻力产生的原因---------其价值预设------西方法治文化优于中国本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价值等级秩序,而这种预设不可避免地也把问题的解决可能性全交付于时间,而非人。苏力运用吉尔茨关于任何法律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观点,把这两种制度或观念的差别转化为两种知识的差别;而在知识上,我们很难判断其优劣高低(赵晓力语)。从而推翻了前述之价值预设,从而提出其解决方案。在知识平面化的前提下提出两种知识的沟通“在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发生冲突时,不能公式化地强调以国家法来同化民间法,而是应当寻求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的相互妥协和合作”,并希冀中国法学家们:
“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沟通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从而打破这种文化的隔阻”。
送法下乡读后感1
《送法下乡》,由我国作者朱苏力先生所著。朱老这本书反映了我国乡土法制现状以及司法制度存在的弊端,对我们目前的法制改革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幸拜读了苏力先生的《送法下乡》,深有感触,故借本文简要谈一下自己对送法下乡的意义的思考。
笔者认为,文中的"送"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主体的赠与之意,含有上级对下级、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输送。"法",与道德相对,包含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形式上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实质上是法的理念、法的本源。"下"即到,包括形式上的送和实质上的到,我们更注重的是百姓能够从心里知法、懂法、用法。关于"乡",借用《乡土中国》的理解,就是农村的意思。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法律扮演着推进现有乡村秩序的全面改造和重新构建的角色,因此出现了"送法下乡"这一建设法治社会的新形式。那么究竟为什么要送法下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