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思维训练读后感聚集(18)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3.逆问。所谓“逆问”,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提问:“有同学认为,因为y=c中只有一个变量y,与定义中‘有两个变量x和y’的条件不相符,所以y=c不是函数,这个观点正确吗?”又如在“反函数”的教学中,学习了“原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这一定理后,可问学生“原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图像的公共点一定在直线y=x上吗?”这样设问,将学生引入矛盾的漩涡,引发学生辩论,最后经过教师的点化,统一认识,由此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印象会十分深刻。
⒋梯问。所谓“梯问”,即围绕主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如学习奇偶函数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系列问题:“函数y=x2和y=2x分别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函数y=x2,x∈[-1,1]是偶函数吗?”“函数y=2x(x 1)/x 1是奇函数吗?”若函数y=x2 a,x∈(2a,2a 1)是偶函数,则a=?”这样设问,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诱导学生循“序“渐进,把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数轴原点对称”揭示了出来。
三、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⒈了解提问对象。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提出相应的问题。不可使差生因多次答不出问题而产生失败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⒉注意语气语调。不要以急促的语调,严厉的"语气向学生发问,使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问时尽量只叫名字,不带姓,用“请坐下”代替“快坐下”。
⒊避免时间过长。不要用过长的时间发问某一位学生,以使其他学生失去兴趣,或使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受太大压力。
⒋不可急于求成。对于一时不能圆满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再给他一个机会。不要急于改叫另外的学生,要问中带诱,讲中带问,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自卑、畏惧心理。
⒋梯问。所谓“梯问”,即围绕主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如学习奇偶函数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系列问题:“函数y=x2和y=2x分别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函数y=x2,x∈[-1,1]是偶函数吗?”“函数y=2x(x 1)/x 1是奇函数吗?”若函数y=x2 a,x∈(2a,2a 1)是偶函数,则a=?”这样设问,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诱导学生循“序“渐进,把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数轴原点对称”揭示了出来。
三、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⒈了解提问对象。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提出相应的问题。不可使差生因多次答不出问题而产生失败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⒉注意语气语调。不要以急促的语调,严厉的"语气向学生发问,使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问时尽量只叫名字,不带姓,用“请坐下”代替“快坐下”。
⒊避免时间过长。不要用过长的时间发问某一位学生,以使其他学生失去兴趣,或使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受太大压力。
⒋不可急于求成。对于一时不能圆满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再给他一个机会。不要急于改叫另外的学生,要问中带诱,讲中带问,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自卑、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