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每章节读后感集锦(1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在日本人的文化中,等级制度可谓是异常重要。并且相比于中国来说,在封建时期日本的等级制度无疑要严格得多。在中国,科举考试成为了从一届平民到行政官员的桥梁,但在日本,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都通过世袭的方式固定了下来。在四个世袭等级之下的贱民大多从事各种污秽职业,不被人们当做人来看待,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也将从事这样的职业。
日本家庭得很看重辈分,提倡"父权"至上。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长者的主持。对于日本人而言,长子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性别也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日本崇尚"男尊女卑","夫权至上",妇女的社会地位便显得格外底下。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同日本文化的等级制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们不得不无条件的服从比自己权利高的人,心中仍然存在这突破牢笼的野心,而又对制度无可奈何。
作者将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据说日本人有羞耻心而没有罪恶感。在二战中,日本军队的残暴和屠杀,表现出他们没有罪恶感,他们战败不愿投降而宁可自杀,便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俘虏是一种耻辱。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义"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人把"知恩图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他们看来,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有两种恩情却是他们必须报答而无法回报完毕的:一类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孝";另一类是报答栽培之恩,即"忠"。
从古至今,日本多次引进中国文化,但日本人没有改变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忠孝恩情义的文化。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情义观念以及近代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确实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地去了解日本这一国家。
菊与刀读后感7
今天完整读完了《菊与刀》。加入了读书群以后的确对我读书有督促作用。看到这个月没有倡议每个人交书目和读书笔记,不过我还是打算完成一下作业。
书的附录有关这本书的学界评论说到:“综观各种评论,大体可以说: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评论者对此书评价很高,从哲学、历史学角度评论者则有根本性的质疑和困惑。撇开具体问题不说,就根本性质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看法问题。实际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文化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人类学日益发展。《菊与刀》这本书也一直畅销。在日本,有统计说:这本书的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拥有一册。在美国,《领袖周刊》有文章把这本书列为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为了当时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战俘以及在美国的日裔写成了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令人赞叹!
日本家庭得很看重辈分,提倡"父权"至上。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长者的主持。对于日本人而言,长子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性别也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日本崇尚"男尊女卑","夫权至上",妇女的社会地位便显得格外底下。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同日本文化的等级制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们不得不无条件的服从比自己权利高的人,心中仍然存在这突破牢笼的野心,而又对制度无可奈何。
作者将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据说日本人有羞耻心而没有罪恶感。在二战中,日本军队的残暴和屠杀,表现出他们没有罪恶感,他们战败不愿投降而宁可自杀,便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俘虏是一种耻辱。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义"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人把"知恩图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他们看来,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有两种恩情却是他们必须报答而无法回报完毕的:一类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孝";另一类是报答栽培之恩,即"忠"。
从古至今,日本多次引进中国文化,但日本人没有改变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忠孝恩情义的文化。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情义观念以及近代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确实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地去了解日本这一国家。
菊与刀读后感7
今天完整读完了《菊与刀》。加入了读书群以后的确对我读书有督促作用。看到这个月没有倡议每个人交书目和读书笔记,不过我还是打算完成一下作业。
书的附录有关这本书的学界评论说到:“综观各种评论,大体可以说: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评论者对此书评价很高,从哲学、历史学角度评论者则有根本性的质疑和困惑。撇开具体问题不说,就根本性质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看法问题。实际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文化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人类学日益发展。《菊与刀》这本书也一直畅销。在日本,有统计说:这本书的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拥有一册。在美国,《领袖周刊》有文章把这本书列为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为了当时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战俘以及在美国的日裔写成了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