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第一第1篇读后感精练(2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妄为”正是人们静心、净心的外在表现,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有为”。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什么是道”的文章,作者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道在哪里!道就在我们身边,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谓之道也”。
这句话浅显明白而又让人警醒。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道教所云的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都在加强道德自律教育,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
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方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推出,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在现代社会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下,一些有智之士越来越注意到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重读和阐释道教圣典《道德经》,积极挖掘道教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教理和教义,才能让道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才能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道德经读后感2
天地无名:天尊地卑,天虚地实,虚则至贱,实则至贵。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此天之道,地之德。故曰:天道清,地德宁。天无以清而贵实将恐裂,地无以宁而贵上将恐发,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是故尊当以守卑,贵当以守贱。天尊以虚故清,地实以卑故宁,侯王居高而自谓孤、寡、不毂。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什么是道”的文章,作者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道在哪里!道就在我们身边,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谓之道也”。
这句话浅显明白而又让人警醒。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道教所云的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都在加强道德自律教育,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
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方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推出,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在现代社会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下,一些有智之士越来越注意到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重读和阐释道教圣典《道德经》,积极挖掘道教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教理和教义,才能让道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才能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道德经读后感2
天地无名:天尊地卑,天虚地实,虚则至贱,实则至贵。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此天之道,地之德。故曰:天道清,地德宁。天无以清而贵实将恐裂,地无以宁而贵上将恐发,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是故尊当以守卑,贵当以守贱。天尊以虚故清,地实以卑故宁,侯王居高而自谓孤、寡、不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