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系列读后感400字总汇(46)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心理史学并不悖于我们已知的统计科学常识。书中多次提到,心理史学一方面要遵从大数定律,保证样本的规模,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盲试验,来保证样本的随机性,避免在统计过程中产生新的变量。因此,谢顿不能完整透露他的计划,却又要通过穹窿对整个进程稍加干涉,人们则只能猜测。由此,谢顿被描述成了一个接近上帝的人,他所做出的预言是后人一定要维护和坚守的,基地的每个子民都只能按部就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阿西莫夫却是那个文本之外真正在扮演上帝的人。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而宏壮的故事,但其中罅隙则反映了人们对科幻小说抱有的宽容。克鲁格曼就指出了川陀的人口比例其实还不到迈阿密的一半,却被描述为人满为患。
由于要描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太大,《基地》系列对人物的描写并不饱满,虽然谢顿在穹窿中出现,哈定语录代代流传,但之后的只言片语对角色的塑造已经无法产生大的影响。或许这就是老年阿西莫夫要写《基地前奏》来讲述谢顿故事的原因吧。相比之下,刘慈欣在《三体》中借助“冬眠”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另外,这书有不少隐含前提,比如,否定了出现另一个谢顿的可能性。或许之后的几部会有相关的故事吧。毕竟聪明如阿西莫夫一定也是考察了故事可能发展的各个方向而选择了最合他心意的一个。其他的方向就留给同人小说爱好者去肆意开发倒也不错。
科幻小说家其实最能警惕自己的局限,但这样的警惕在常人眼中往往只能用自大来形容。比如阿西莫夫就在《基地》中借谢顿之口谦虚的说:“心理史学最远也只能预测到一千五百年而已。”那一千五百年之后呢?少了这条谢顿设下的这条心理史学缰绳,阿西莫夫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让他的想象力像野马一样,再飞奔一会。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而宏壮的故事,但其中罅隙则反映了人们对科幻小说抱有的宽容。克鲁格曼就指出了川陀的人口比例其实还不到迈阿密的一半,却被描述为人满为患。
由于要描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太大,《基地》系列对人物的描写并不饱满,虽然谢顿在穹窿中出现,哈定语录代代流传,但之后的只言片语对角色的塑造已经无法产生大的影响。或许这就是老年阿西莫夫要写《基地前奏》来讲述谢顿故事的原因吧。相比之下,刘慈欣在《三体》中借助“冬眠”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另外,这书有不少隐含前提,比如,否定了出现另一个谢顿的可能性。或许之后的几部会有相关的故事吧。毕竟聪明如阿西莫夫一定也是考察了故事可能发展的各个方向而选择了最合他心意的一个。其他的方向就留给同人小说爱好者去肆意开发倒也不错。
科幻小说家其实最能警惕自己的局限,但这样的警惕在常人眼中往往只能用自大来形容。比如阿西莫夫就在《基地》中借谢顿之口谦虚的说:“心理史学最远也只能预测到一千五百年而已。”那一千五百年之后呢?少了这条谢顿设下的这条心理史学缰绳,阿西莫夫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让他的想象力像野马一样,再飞奔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