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红色的报春花读后感聚集(2)
2022-07-10 来源:百合文库
《红色报春花》这篇文章是本书中第八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儿时的达尔文敢想、敢说、敢做。
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开篇便告之读者达尔文是个这样有特点的孩子,尔后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他的敢想、敢说、敢做。
在教学课时我本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实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的`过程中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入透彻的理解文章,体会读的好处,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达尔文说话时的不同语气,使学生也感受到,当达尔文在实验成功前后不同心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本课后,感到我的以往教学不足之处:
1在平日教学中还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透彻性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完整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与批评和指正。教学反思《《红色报春花》教学反思》一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篇1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语言。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