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后感2000字聚集(20)
2022-07-09 来源:百合文库
我们总是幻想更高的层次是什么样,却忘了自己现在处在的层级。
修行这件事情不能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修到哪算哪。但还是要给自己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传习录》读后感3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功夫说闲语、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传习录》
这一段先告诉了我们修行初级阶段怎么去修行,就是你有多渴望去改变自己。儒家讲为己之心真切,真是想明白,切是迫切。那你修行之心真了吗?切了吗?如果修行真的像心脏疼一样关注在心脏上,那么我们修行的速度就会一日千里。最开始这样对我们的修行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我们的心外放太久了。
所以《格言联璧》才讲“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无事的时候,心是安在自己的腔子里的,有事的时候,我们外放的时候,是需要去完成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我们不可能离开世俗,到远离人类社会的地方去,少不了与人打交道。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投入在当下。做完事情的时候把心收回来,就是修行,也是收放心。能收能放,才是自如。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因为心外放的太久了,所以要练习收心。初级阶段过后就练习收放心,如果这个时候还一直在收心上,就会从执着变成执拗。就做不到儒家说的允执厥中,反而会耽误修行。
《传习录》读后感4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之后,深感先生的文字意味深长,仅仅是读过一遍的我是绝不敢说出完全领悟王阳明先生的思想这种话,但读完《传习录》后,我确实有了一丝自己的感悟。王阳明先生的智慧跨越时光长河,确实值得人细细品味。
第一点,修心。王阳明先生认为修心即致良知。一切都在心中,只要心在省便是致良知。要做到不欺良知,相信良知,自觉良知。良知在人,永远不会消失。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蒙蔽,并不是他没有良知。格物是向外的功夫,格就是正,就是纠正那些不正确的,使归于正道。在私欲萌芽之际将其扼杀,防患未然以期修得真心。
修行这件事情不能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修到哪算哪。但还是要给自己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传习录》读后感3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功夫说闲语、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传习录》
这一段先告诉了我们修行初级阶段怎么去修行,就是你有多渴望去改变自己。儒家讲为己之心真切,真是想明白,切是迫切。那你修行之心真了吗?切了吗?如果修行真的像心脏疼一样关注在心脏上,那么我们修行的速度就会一日千里。最开始这样对我们的修行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我们的心外放太久了。
所以《格言联璧》才讲“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无事的时候,心是安在自己的腔子里的,有事的时候,我们外放的时候,是需要去完成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我们不可能离开世俗,到远离人类社会的地方去,少不了与人打交道。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投入在当下。做完事情的时候把心收回来,就是修行,也是收放心。能收能放,才是自如。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因为心外放的太久了,所以要练习收心。初级阶段过后就练习收放心,如果这个时候还一直在收心上,就会从执着变成执拗。就做不到儒家说的允执厥中,反而会耽误修行。
《传习录》读后感4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之后,深感先生的文字意味深长,仅仅是读过一遍的我是绝不敢说出完全领悟王阳明先生的思想这种话,但读完《传习录》后,我确实有了一丝自己的感悟。王阳明先生的智慧跨越时光长河,确实值得人细细品味。
第一点,修心。王阳明先生认为修心即致良知。一切都在心中,只要心在省便是致良知。要做到不欺良知,相信良知,自觉良知。良知在人,永远不会消失。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蒙蔽,并不是他没有良知。格物是向外的功夫,格就是正,就是纠正那些不正确的,使归于正道。在私欲萌芽之际将其扼杀,防患未然以期修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