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遇见卢浮宫读后感总汇(18)
2022-07-09 来源:百合文库
因此,从一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将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天赋的能力演变成文字和绘画之后,到今天,经历了主要以近代西方艺术史为主导的艺术史观发展的过程,最终回归到了语言和图像本身。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漫长岁月中留下的璀璨星光和人类智慧的历程。今天,我们将回到艺术其本身,在意识到西方艺术史的历史客观必然的兴起和衰落之后,要重新审视艺术,加入中国艺术乃至其他人类艺术的反思,以图像学这个广泛的含义去研究艺术真正的含义。
第十二讲:20世纪
20世纪以希腊写实和希伯来符号学为引导的,在文艺复兴交织而达到顶峰的西方艺术逐渐衰微,在巴比松画派逃离现实,回归自然的风尚下走到了尽头。按朱教授的说法,这是西方艺术走了一个大曲线,又回归了图像的真实作用,这种作用是人所天生拥有的,不该只以绘画这种形式表现出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艺术也越来越回归图像学。一切可以通过图像看见、甚至只是感知的都可以算作是艺术的一部分。
因此,艺术史不因止于此,正如艺术不应只限于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当代艺术自信的来源,也是历史选择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对待过去的艺术时,所做的不应是盲目的追从,或是一味地排斥,而是尽力将其中精华的整理、收集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追溯以往的灵感,去更新创造新的、符合时代的艺术。因为,作为一个定义模糊困难的词语,艺术从来都没有它独自的历史,它只是在历史中出现,去体现、感应、试图影响而已。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观后感(四):文化碰撞?
本来我觉得这部记录片肯定很有价值————介绍卢浮宫和故宫的艺术珍宝的记录片,怎么可能会差?何况这是“卢浮宫首次向中国媒体开放拍摄”,至少也能先“零距离”地对那些艺术杰作膜拜一番吧?
结果......
艺术和巨匠(如:希腊雕塑与中国书法,达芬奇与倪瓒)的类比牵强附会,对艺术作品不是进行详实的介绍而是要么强加上道德伦理涵义(如:埃及书记官的思乡情怀),要么无谓地诗意化(如:米洛的维纳斯和爱琴海中的泡沫)或者,更多的则根本是在滥竽充数(如:蒙娜丽莎背景的“精确透视”)。
第十二讲:20世纪
20世纪以希腊写实和希伯来符号学为引导的,在文艺复兴交织而达到顶峰的西方艺术逐渐衰微,在巴比松画派逃离现实,回归自然的风尚下走到了尽头。按朱教授的说法,这是西方艺术走了一个大曲线,又回归了图像的真实作用,这种作用是人所天生拥有的,不该只以绘画这种形式表现出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艺术也越来越回归图像学。一切可以通过图像看见、甚至只是感知的都可以算作是艺术的一部分。
因此,艺术史不因止于此,正如艺术不应只限于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当代艺术自信的来源,也是历史选择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对待过去的艺术时,所做的不应是盲目的追从,或是一味地排斥,而是尽力将其中精华的整理、收集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追溯以往的灵感,去更新创造新的、符合时代的艺术。因为,作为一个定义模糊困难的词语,艺术从来都没有它独自的历史,它只是在历史中出现,去体现、感应、试图影响而已。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观后感(四):文化碰撞?
本来我觉得这部记录片肯定很有价值————介绍卢浮宫和故宫的艺术珍宝的记录片,怎么可能会差?何况这是“卢浮宫首次向中国媒体开放拍摄”,至少也能先“零距离”地对那些艺术杰作膜拜一番吧?
结果......
艺术和巨匠(如:希腊雕塑与中国书法,达芬奇与倪瓒)的类比牵强附会,对艺术作品不是进行详实的介绍而是要么强加上道德伦理涵义(如:埃及书记官的思乡情怀),要么无谓地诗意化(如:米洛的维纳斯和爱琴海中的泡沫)或者,更多的则根本是在滥竽充数(如:蒙娜丽莎背景的“精确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