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椒树读后感细选(10)
2022-07-09 来源:百合文库
她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从一开始的为了礼貌和迎合当地人而吃一些怪异的食物,到最后完全接受中国的饮食文化,在牛津自己家吃自家菜地的菜虫,这中间有一开始的抵触,在桌布上偷偷摸摸擦沾到皮蛋的筷子;到逐渐增长的好奇,去烹饪学校学习川菜;到痴迷与热爱,出版川菜食谱,传承弘扬中国美食文化,跑到偏远乡村寻觅美食,还到花椒之乡—汉源寻找娃娃椒——花椒;再到后来的彷徨迷茫,甚至厌烦,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更多的是中国人奢侈俗艳自私的餐桌习惯让作者突然感觉到强烈的矛盾,无奈以及失望;最后在扬州找回了最初的痴情,像她说的“我在扬州看到了希望,中国的未来也许不只是大肆蔓延的资本与白金”;最后坚定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英国家里的一只小小的菜虫让作者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是“中国人”,不是像一开始的为了礼貌和迎合来吃之前会觉得是怪异的东西,而已经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就是美食。
像译者说到的,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文化冲击’到亲身体验后‘文化认同’的过程”。值得好好读的一本书,我也喜欢花椒。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3
本周的第二本书。
不是很认真的读完了,一半时间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完。
吃货看着文字脑补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的配乐 配音 热气腾腾的乡野小食,弄堂小馆,饕餮盛宴 烟火气满满。
读书很大的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固化的眼光和思维看待人、事及万物,没办法,跳不出,跳的出的是圣贤。所以通过别人的文字,能看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一些是自己未见过的,一些是见过但没看过另一个角度的。
书里的不少菜式,中国人见过吃过,但从扶霞的书里看出了许多不同。书里的老成都因为世事变迁,见不到了,借着扶霞的眼睛看到了,也很好玩。
另一方面,九十年代的中国似乎又洋溢着满满的生机与乐观。之前那种功利主义、禁欲主义、千篇一律的呆板与单调乏味消失不见。全国上下都在动起来,十二亿人团结一心、一致向前。在英国,哪怕拆除一栋破旧的老楼,我们都会烦恼苦闷。而在四川,他们一路挥舞大锤,把整座城市都拆平了!这无所顾忌的信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坚信,未来会比过去更好。
像译者说到的,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文化冲击’到亲身体验后‘文化认同’的过程”。值得好好读的一本书,我也喜欢花椒。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3
本周的第二本书。
不是很认真的读完了,一半时间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完。
吃货看着文字脑补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的配乐 配音 热气腾腾的乡野小食,弄堂小馆,饕餮盛宴 烟火气满满。
读书很大的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固化的眼光和思维看待人、事及万物,没办法,跳不出,跳的出的是圣贤。所以通过别人的文字,能看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一些是自己未见过的,一些是见过但没看过另一个角度的。
书里的不少菜式,中国人见过吃过,但从扶霞的书里看出了许多不同。书里的老成都因为世事变迁,见不到了,借着扶霞的眼睛看到了,也很好玩。
另一方面,九十年代的中国似乎又洋溢着满满的生机与乐观。之前那种功利主义、禁欲主义、千篇一律的呆板与单调乏味消失不见。全国上下都在动起来,十二亿人团结一心、一致向前。在英国,哪怕拆除一栋破旧的老楼,我们都会烦恼苦闷。而在四川,他们一路挥舞大锤,把整座城市都拆平了!这无所顾忌的信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坚信,未来会比过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