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读后感摘录(6)
2022-07-09 来源:百合文库
其实罢此书我觉得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我还是有一些疑问的。比如作者说“孔子总是将贤与贫捆绑在一起”他所举的例子是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没错,颜回的确是清苦,但是孔子称之曰“贤”仅仅是因为“一箪食,一瓢饮”吗?很明显孔子之所以夸赞颜回是因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又怎么能说明孔子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生活拮据就认为其贤呢?孔子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颜回的淡泊名利的品德才是受孔子夸赞的真正原因,而作者运用“捆绑”一词我觉得过于刺耳,言外之意好像“贫”与“贤”是分不开的。
我深刻记得作者李零先生在书的总结里提到了赵普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作者说“半部治天下?谁也不知道,原书也没法按用途一分两半”这当然是戏言,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我们心知肚明,无非是在强调《论语》中所强调的一些思想对于中国意识形态的重大作用。然而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以为是有失偏颇的,尚且不论这“天下”究竟指的什么,我只说光靠《论语》里的道德约束如何来治理天下,正如作者所说“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要靠神仙。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当然,也不是说《论语》就无半点用处,我们不妨将它当做一本参考书,查漏补缺,大有裨益。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2
浅读过两遍《丧家狗》,对论语更是不得其门而入,远未升堂,更别提入室,以下只是个人愚见,仅博君一笑。
我们往往习惯对人和事定性,去贴上潜意识里的标签。提及孔子我们往往加诸圣人,弟子三千,仁义或者更深入一层知其不可而为之。李零在丧家狗中想告诉我们的是孔子不仅仅是这些,更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论语里会哭会笑,会嗔怒会贫嘴会骂人,会因为别人批评黯然,会因为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众人"。
李零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我深刻记得作者李零先生在书的总结里提到了赵普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作者说“半部治天下?谁也不知道,原书也没法按用途一分两半”这当然是戏言,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我们心知肚明,无非是在强调《论语》中所强调的一些思想对于中国意识形态的重大作用。然而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以为是有失偏颇的,尚且不论这“天下”究竟指的什么,我只说光靠《论语》里的道德约束如何来治理天下,正如作者所说“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要靠神仙。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当然,也不是说《论语》就无半点用处,我们不妨将它当做一本参考书,查漏补缺,大有裨益。
《丧家狗:我读论语》读后感2
浅读过两遍《丧家狗》,对论语更是不得其门而入,远未升堂,更别提入室,以下只是个人愚见,仅博君一笑。
我们往往习惯对人和事定性,去贴上潜意识里的标签。提及孔子我们往往加诸圣人,弟子三千,仁义或者更深入一层知其不可而为之。李零在丧家狗中想告诉我们的是孔子不仅仅是这些,更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论语里会哭会笑,会嗔怒会贫嘴会骂人,会因为别人批评黯然,会因为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众人"。
李零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