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的读后感作文收集(8)
2022-07-09 来源:百合文库
…这么多名言警句,是否能引起我们一点点的惶恐?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每个人都肩负着照顾家庭和建设社会的巨大责任,一家老小、一方百姓都期待着你为他们带来幸福、祛除疾苦,你能不能扛得起来?有那么多的问题等着你解决,怎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其次要学习他自律自控的意志力。李世民说:“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朕每思此,不敢纵逸。”又说:“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这些话历经千年,言犹在耳,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适度的欲望或可以刺激我们发奋进取,但过度的欲望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不受控制的恶魔,使人丧失理智,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甚至产生邪恶的念头、做出邪恶的事情,就像沉迷于酒池肉林的商纣王,不但不听劝阻,反以残杀忠良为乐,耗尽民力、失去民心、激起民怨,无异于自掘坟墓,必然会众叛亲离,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被人唾骂。因此,修身的关键就是要驾驭欲望,使欲望服从于志向、顺从于天下百姓的需要,正如魏征上奏的谏言:
“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既要驾驭欲望,也要防止懈怠。“懒惰为万恶之渊薮”,每个有非凡作为之人,一定是非常勤勉自励之人,李世民经常处理公务直到三更,一大早读后感()就爬起来听取朝议,连卧室、屏风都贴满了各种奏章、名册,一有空就讲经读史、笔耕不辍,既日理万机,又手不释卷,被誉为比秦皇、魏武还要发奋,岂不让那些习惯于安逸玩乐的普通人感到惭愧?李世民说:“我要让我们大唐的恩德福祉流芳百世,泽被四方,使数百年之后的人读到大唐的历史,无不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业绩而赞叹不已。”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再次要学习他闻过则喜的好态度。一般人都喜欢听好话、被赞美,害怕遭否定、被难堪,而李世民却相反,他放下架子、主动求谏,喜欢言辞激烈的直谏,赞赏那些敢于坚持较真的铮臣,厌恶唯唯诺诺之人。他总结历代政治得失,感叹说: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很渺小,所能掌握的情况也很有限,要想正确地处理复杂的国家大事,必需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怎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更何况人非圣贤,很容易受到私心杂念的干扰,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等小错变成大错,就很麻烦了。君臣之间本是共同体,理应相互扶持才能相互保全,上下一心方能长治久安,如果看到有问题却不指出来,害怕得罪同僚、触怒君主,只求明哲保身、高高挂起,这样的大臣要了有什么用?“危而不扶、颠而不持,何将焉用彼相哉?”基于这样的思想格局,所以李世民能一日三省、从谏如流、不怕批评、知错即改,不仅造就了唐王朝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他和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佳话。
其次要学习他自律自控的意志力。李世民说:“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朕每思此,不敢纵逸。”又说:“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这些话历经千年,言犹在耳,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适度的欲望或可以刺激我们发奋进取,但过度的欲望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不受控制的恶魔,使人丧失理智,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甚至产生邪恶的念头、做出邪恶的事情,就像沉迷于酒池肉林的商纣王,不但不听劝阻,反以残杀忠良为乐,耗尽民力、失去民心、激起民怨,无异于自掘坟墓,必然会众叛亲离,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被人唾骂。因此,修身的关键就是要驾驭欲望,使欲望服从于志向、顺从于天下百姓的需要,正如魏征上奏的谏言:
“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既要驾驭欲望,也要防止懈怠。“懒惰为万恶之渊薮”,每个有非凡作为之人,一定是非常勤勉自励之人,李世民经常处理公务直到三更,一大早读后感()就爬起来听取朝议,连卧室、屏风都贴满了各种奏章、名册,一有空就讲经读史、笔耕不辍,既日理万机,又手不释卷,被誉为比秦皇、魏武还要发奋,岂不让那些习惯于安逸玩乐的普通人感到惭愧?李世民说:“我要让我们大唐的恩德福祉流芳百世,泽被四方,使数百年之后的人读到大唐的历史,无不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业绩而赞叹不已。”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再次要学习他闻过则喜的好态度。一般人都喜欢听好话、被赞美,害怕遭否定、被难堪,而李世民却相反,他放下架子、主动求谏,喜欢言辞激烈的直谏,赞赏那些敢于坚持较真的铮臣,厌恶唯唯诺诺之人。他总结历代政治得失,感叹说: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都很渺小,所能掌握的情况也很有限,要想正确地处理复杂的国家大事,必需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怎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更何况人非圣贤,很容易受到私心杂念的干扰,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等小错变成大错,就很麻烦了。君臣之间本是共同体,理应相互扶持才能相互保全,上下一心方能长治久安,如果看到有问题却不指出来,害怕得罪同僚、触怒君主,只求明哲保身、高高挂起,这样的大臣要了有什么用?“危而不扶、颠而不持,何将焉用彼相哉?”基于这样的思想格局,所以李世民能一日三省、从谏如流、不怕批评、知错即改,不仅造就了唐王朝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他和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