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不要抛弃学问读后感精选(1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3、在《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先生曾与梅光迪、任叔永有过多次来往讨论,到了观点相对之处,难免激烈,但通过书中对于当时来往文字的摘录来看,双方都秉持着十分严肃之态度,严谨之逻辑,诚挚之心胸,克制之言辞求真求实求变。百年之后于舆论场乱象之中读到,颇感心向往之,身不能至。
4、从先生对于青少年求学回忆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中国古人求知为文亦有一套严谨的方法论,时至今日,多半我竟然完全不知。非常惭愧。
5、以前在学校,凡举一新学问,必先言其历史,都囫囵听了,也不知所谓。这一阵才真正体会到将思想至于时空当中讨论的必要性。这本书虽说是自述,但是与大历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应了他在序言当中说:“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4
胡适生长在有神论的家庭环境中,换言之,有神论的观点是他人灌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通过自主求知在树上偶遇有神论的观点,是否会偏向于相信自己求知的结果?实际上,对他影响甚深的《资治通鉴》中范缜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这在我看来,只是观点表达而非严密的论证或确凿的事实,实际上,唯心主义者亦可举出无数类似的理论。那么,假如情况颠倒过来,先相信无神论再偶遇有神论,是否会弃前者而取后者?有所谓“先入为主”说,那么在某些语境下是否有“后入为主”呢?
话说回来,客观而言,人是不是要读透、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有神论与无神论两方的所有观点、论据后,才能选择真正找到自己的信仰倾向呢?否则,那只是偶然的结果,不是所谓“选择”,因为你并没有做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某人持什么观点,也许只是因为他遇到了那种观点,而非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后的审慎选择。就像文中所说:“他决想不到,八百年后这三十五个字竟感悟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
在这个意义上,信仰什么也许只是先入为主还是后入为主的问题。
4、从先生对于青少年求学回忆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中国古人求知为文亦有一套严谨的方法论,时至今日,多半我竟然完全不知。非常惭愧。
5、以前在学校,凡举一新学问,必先言其历史,都囫囵听了,也不知所谓。这一阵才真正体会到将思想至于时空当中讨论的必要性。这本书虽说是自述,但是与大历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应了他在序言当中说:“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4
胡适生长在有神论的家庭环境中,换言之,有神论的观点是他人灌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通过自主求知在树上偶遇有神论的观点,是否会偏向于相信自己求知的结果?实际上,对他影响甚深的《资治通鉴》中范缜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这在我看来,只是观点表达而非严密的论证或确凿的事实,实际上,唯心主义者亦可举出无数类似的理论。那么,假如情况颠倒过来,先相信无神论再偶遇有神论,是否会弃前者而取后者?有所谓“先入为主”说,那么在某些语境下是否有“后入为主”呢?
话说回来,客观而言,人是不是要读透、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有神论与无神论两方的所有观点、论据后,才能选择真正找到自己的信仰倾向呢?否则,那只是偶然的结果,不是所谓“选择”,因为你并没有做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某人持什么观点,也许只是因为他遇到了那种观点,而非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后的审慎选择。就像文中所说:“他决想不到,八百年后这三十五个字竟感悟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
在这个意义上,信仰什么也许只是先入为主还是后入为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