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不要抛弃学问读后感精选(1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梦里总相忆。人道应该忘了,我如何能忘!”
“多谢你能来,慰我山中寂寞,伴我看山看月,过神仙生活。”
读罢全书,总有一种“可惜”。不是一种,是好几种。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1
以回忆的形式记录过去的历史,是我们不曾亲历者了解历史的一种通行的方式,比如我们熟悉的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这是口耳相传,而诉诸文字,变成了文史资料中的回忆记录。胡适以史学家的卓见,而提倡大家来写回忆录,以此为历史留下材料。其实,这是个知易行难的问题,我们都太知道留下文字资料的重要性,但总是被眼前的生活所拘束,而抽不出时间来认真书写这样的文字。一方面,明日复明日,我们总是将这些事推向明日,总以为还早,故而有了林长民、梁启超这样的遗憾——未曾为富有意味的人生留下亲自撰写的回忆。
关于回忆记录的重要性,我并不想老生常谈,胡适的回忆里,总能为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一些史料,诸如徽州社会史等方面的材料。我只提出一个关于胡适写这个回忆的猜测。在字里行间,我总以为胡适的回忆文字,总是预先计划未来出版,面向大众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我们都知道,回忆文字面对的读者群不同,其表述会有一些妙不可言的差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讲述自己从前的丑事时,或多或少都会掩饰或者淡化,有时更会狡辩、撒谎,而如果我们这些回忆的文字是面向大众,这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果不面向大众,可能我们会秉笔直书。以我的拙见,胡适这本回忆录,显然是准备出版面向大众的,所以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算得上“污点”的一面,更多地都是胡适“天才和鹤立鸡群,特立独行”。
另一方面,胡适写母亲与父亲的订婚序幕,用的是文学上的想象手法,颇为新颖,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我也曾苦恼父母的年轻时候的故事是什么样子,却碍于传统观念——父母终难告诉我那些故事,更会打发我,我也不忍执拗去询问,而能从亲戚中听到三言两语、只鳞片爪,以此为基础,或可以一般常识而做进一步推论,再以文学的想象方式,重构那些年他们的故事。尽管文学的虚构性描述,总体上还是不会太多出入,或许这样的形式更能引起后辈的兴趣与体认。
“梦里总相忆。人道应该忘了,我如何能忘!”
“多谢你能来,慰我山中寂寞,伴我看山看月,过神仙生活。”
读罢全书,总有一种“可惜”。不是一种,是好几种。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1
以回忆的形式记录过去的历史,是我们不曾亲历者了解历史的一种通行的方式,比如我们熟悉的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这是口耳相传,而诉诸文字,变成了文史资料中的回忆记录。胡适以史学家的卓见,而提倡大家来写回忆录,以此为历史留下材料。其实,这是个知易行难的问题,我们都太知道留下文字资料的重要性,但总是被眼前的生活所拘束,而抽不出时间来认真书写这样的文字。一方面,明日复明日,我们总是将这些事推向明日,总以为还早,故而有了林长民、梁启超这样的遗憾——未曾为富有意味的人生留下亲自撰写的回忆。
关于回忆记录的重要性,我并不想老生常谈,胡适的回忆里,总能为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一些史料,诸如徽州社会史等方面的材料。我只提出一个关于胡适写这个回忆的猜测。在字里行间,我总以为胡适的回忆文字,总是预先计划未来出版,面向大众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我们都知道,回忆文字面对的读者群不同,其表述会有一些妙不可言的差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讲述自己从前的丑事时,或多或少都会掩饰或者淡化,有时更会狡辩、撒谎,而如果我们这些回忆的文字是面向大众,这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果不面向大众,可能我们会秉笔直书。以我的拙见,胡适这本回忆录,显然是准备出版面向大众的,所以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算得上“污点”的一面,更多地都是胡适“天才和鹤立鸡群,特立独行”。
另一方面,胡适写母亲与父亲的订婚序幕,用的是文学上的想象手法,颇为新颖,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我也曾苦恼父母的年轻时候的故事是什么样子,却碍于传统观念——父母终难告诉我那些故事,更会打发我,我也不忍执拗去询问,而能从亲戚中听到三言两语、只鳞片爪,以此为基础,或可以一般常识而做进一步推论,再以文学的想象方式,重构那些年他们的故事。尽管文学的虚构性描述,总体上还是不会太多出入,或许这样的形式更能引起后辈的兴趣与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