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读后感高中集锦(1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可以给当权者以警醒。
接下来谈谈司马迁的文章。《古文观止》里选了几篇《史记》的节选,能很好反映《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的特点。《孔子世家赞》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文笔简法,含意深远。“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为什么孔子的影响力比帝王要大得多?值得我们深思。《屈原列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司马迁倾注的强烈的感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对屈原极高的评价,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显然传达感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报任安书》里倾注的感情也十分强烈。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观点。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其中苦衷骄傲,一言难尽。这些文章可谓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唐宋文部分,《古文观止》中主要选进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选文的思想性体现在各种议论性文字中。以《原道》为例,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对儒道的理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令人深思。柳宗元《捕蛇者说》谈到“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即苛政猛于虎。《五代史伶官传序》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苏洵《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苏轼《石钟山记》谈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游褒禅山记》说明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的道理。
接下来谈谈司马迁的文章。《古文观止》里选了几篇《史记》的节选,能很好反映《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的特点。《孔子世家赞》洋溢着司马迁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文笔简法,含意深远。“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为什么孔子的影响力比帝王要大得多?值得我们深思。《屈原列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司马迁倾注的强烈的感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对屈原极高的评价,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显然传达感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报任安书》里倾注的感情也十分强烈。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观点。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其中苦衷骄傲,一言难尽。这些文章可谓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唐宋文部分,《古文观止》中主要选进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选文的思想性体现在各种议论性文字中。以《原道》为例,韩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对儒道的理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令人深思。柳宗元《捕蛇者说》谈到“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即苛政猛于虎。《五代史伶官传序》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苏洵《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苏轼《石钟山记》谈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游褒禅山记》说明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