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修心诀》的读后感合集(12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第21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从全书来看,小说《西游记》多次采用了以假乱真的创作模式。所谓以假乱真模式是指作品中原有一个人物形象,后在小说故事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一个与原有的人物形象外形相类似的形象,并与原有的人物形象产生矛盾,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大故事的容量,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西游记》中的以假乱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并不出现真假难分的场面,假象与真象之间矛盾并不激烈,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由假象来推动。如孙悟空变成假牛魔王,观音变成假凌虚子,红孩儿变成假观音,牛魔王变成假猪八戒等。另一类就是本文所讨论的这“真假美猴王”类型了。真假难分,假象与真象之间有激烈的斗争,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假象与真象共同推动,共同起作用。那作者又为何要运用以假乱真这一模式来创造“真假美猴王”一节呢?从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来看,我想有这么两点原因:
其一,一种创作模式多次使用,往往让人有重复之感,尤其在章回体小说中。然以假乱真模式不同。从体裁上看,以假乱真模式是一个很容易翻新的命题。
唐僧师徒每一次遇到的磨难和妖魔不同,以假乱真的对象便不会相同。同时,在运用此模式时,对于假真双方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都是全新的环境和完全突发的事件,故而相应人物的决策应对便是极易出彩之处。其二,读者的审美期待。对于现实中的每个人来说,谁也无法超脱其个体而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对于这种人力以外的事情人们难免会怀有好奇和渴望,于是这种好奇和渴望便在一次次以假乱真中获得了满足,一次次的满足同时更是对人们好奇和渴望的再次刺激。为什么不安排一个真假美猴王互斗的情节呢?作者适时满足了读者。
我在《西游记叙言》中认为“《西游记》无句不真,无句不假。”然在这真假难辨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我们姑且选择这样几个主旨论断:
①幻中有趣。胡适就强调“《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此书则实出于游戏”,“我们看了,但觉好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