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修养读后感集锦(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做好这四“多”,我们的文学素养必将大大的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定然会到达我们的文学彼岸!
大学都快要结束了。回想起来,专业课的知识该读的大部分都读了,但是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自己读得确实很少。这也是有时觉得自己理论功底和文字能力不够的原因。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来每学期都有计划读几本文学、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数都被搁浅了。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分配上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太"懒"了。后一点也是在我读完《谈修养》一书后的感触。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 "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定然会到达我们的文学彼岸!
大学都快要结束了。回想起来,专业课的知识该读的大部分都读了,但是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自己读得确实很少。这也是有时觉得自己理论功底和文字能力不够的原因。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来每学期都有计划读几本文学、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数都被搁浅了。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分配上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太"懒"了。后一点也是在我读完《谈修养》一书后的感触。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 "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