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读后感2000字集合(26)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老通宝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他忠厚倔强,有发家的志气。相信勤劳就有生路,因此卖尽力气,拼命挣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蚕事业中去。为买桑叶,他抵押了最后的田产。为了照顾好“宝宝”,他们全家忍饿失眠几日几日得守侯在蚕房。然而“丰收或灾”,带来的并不是富裕和幸福。而是更可怕的贫困和灾难。蚕丝跌价,债务加重。他因此气得生了重病。老通宝身上又有落后保守的一面,他相信命运和鬼神虔诚得遵守养蚕的的一切禁忌,这使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终于成为悲剧性的人物。作者通过他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单靠劳动要想摆脱穷困生活在旧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
老通宝固执的认为茧厂能开,说明了旧时代农民的顽固心理和对现实的盲目、不了解,对国家未来的不关心,是典型的封建农民形象,他对“陈老爷”家的败认为是“长毛鬼”在阴间告了状,说明了封建农民阶级的封建迷信思想浓厚,对社会现实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也就是旧社会农民的可悲之处,令人痛心。
小说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品不但有真实的现实描写,也通过老通宝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
老通宝固执的认为茧厂能开,说明了旧时代农民的顽固心理和对现实的盲目、不了解,对国家未来的不关心,是典型的封建农民形象,他对“陈老爷”家的败认为是“长毛鬼”在阴间告了状,说明了封建农民阶级的封建迷信思想浓厚,对社会现实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也就是旧社会农民的可悲之处,令人痛心。
小说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品不但有真实的现实描写,也通过老通宝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