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乌鸡国除妖读后感聚集(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西游记》的读后感1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以此改编的电视剧以生动鲜活的演绎,印照在无数人心中,既是年代的记忆,也是人们共同的回忆。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话题几度被提至微博热门,之后又有网友发出猪八戒的图片,上面写着:“还有三年就是猪年,答应我,你们的热情不要散好吗?”让人捧腹的同时却又引人反思,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热情能持续多久,对于猴戏传承的关注是否只是灵光一闪。
猴戏有以人表演为主的戏剧文化,它集脸谱、扮相、表演等为一体,有“人学猴”的南派,也有“猴学人”的北派,许多老艺术家耗费二三十年学习,然而却少有新一辈的传承;此外猴戏还有以猴子为主的动物表演,河南新野猴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要求持有驯养繁育证、表演证和野生动物运输证,“持证上岗”让许多老的表演艺人处境尴尬。不论以人为主,还是以猴为主,猴戏的存续都让人担忧。
小朋友的兴趣班包含古筝书法却不包含传统手工工艺,不囊括所有传统文化。许多艺术形式,多种技艺技巧,没有考级要求定义学习的成就成果,不能在考试中加分为学生加持。它们似乎一直在向学习者提要求,要长长久久不求回报的付出,要甘于平淡不求名利的内心。所有付出得到的回报,不能兑换财产,仅有的是文化延续的桥梁。关于传统文化的存续,并不是所有人都与之无关,水是不可再生资源,传统文化也是无形、有限、不可再生的宝贵财产,对于环境资源我们大力保护,对于文化财富,更应该珍惜扶持。文化的存续以什么为准,是想进化论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是以作为受众的社会民众接受程度来判断,这些都是人为,而事,也在人为。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对传统文化保持一个足够的关注度,让它们在社会主流中频频出现,总有人会被艺术所吸引,成为下一个,下一群传承人。关注所带来的市场也定然会让传统文化成为别具特色的产业。希望传统艺术文化能够以切合时代的方式长久存在,交口相传固然是一本文化之说,然而现场切实的表演才更生动真实。希望未来不会用到“很久以前”作为开头介绍不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用“今天”来概述它们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