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汇合(1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第三,因材施教。曾国藩教育农民:好好打仗,打赢了就会有钱,回家可以当地主;他教育读书人:好好打仗,打赢了就可以做官,可以光宗耀祖。
曾国藩的“因材施教”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需求,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曾国藩识别了农民和读书人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并将他们的自我实现目标与湘军的"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对他们分别进行最有效的激励教育。这样,农民和读书人这两个素质和能力结构完全不同的群体就同样愿意拼命为曾国藩打仗。
第四,以身作则,榜样教育。曾国藩认为“天下唯有恒字是第一美德”,他本人就是恒的榜样,他写日记坚持了几十年,直到断气那天还写有日记。
曾国藩教人要勤奋,认为“即令世运艰屯,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他本人就是勤奋的榜样,每天除了处理繁杂的公务,要写日记,还要至少读10页史书,平均两天写一封书信,利用战争余暇他还写出了多本学术著作。
曾国藩教人要俭朴,认为“士农工商,勤苦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本人也是俭朴的榜样。他当总督后还穿粗布衣,吃饭每餐不重荤,最多4个菜,读书用的竹书箱也一直用到总督府。
曾国藩身边的部属、学生、幕僚耳濡目染后,自然有样学样。曾国藩所处的晚清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风气很差的时代,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三四十年间官场及民间一改颓靡风气,居然形成了中兴之象。所以,有史家说曾国藩使晚清延长了60年寿命。
以身作则,道理非常简单,但要做到并且坚持一生,却是极大的难事。因为一个人最大的困难永远来源于对自己的否定和突破。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书笔记1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以前也读过一些,但是读过之后,总有些东拼西凑的感觉,读过了,也就过去了。而这次读到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感觉令人耳目一新。
曾国藩的“因材施教”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需求,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曾国藩识别了农民和读书人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并将他们的自我实现目标与湘军的"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对他们分别进行最有效的激励教育。这样,农民和读书人这两个素质和能力结构完全不同的群体就同样愿意拼命为曾国藩打仗。
第四,以身作则,榜样教育。曾国藩认为“天下唯有恒字是第一美德”,他本人就是恒的榜样,他写日记坚持了几十年,直到断气那天还写有日记。
曾国藩教人要勤奋,认为“即令世运艰屯,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他本人就是勤奋的榜样,每天除了处理繁杂的公务,要写日记,还要至少读10页史书,平均两天写一封书信,利用战争余暇他还写出了多本学术著作。
曾国藩教人要俭朴,认为“士农工商,勤苦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本人也是俭朴的榜样。他当总督后还穿粗布衣,吃饭每餐不重荤,最多4个菜,读书用的竹书箱也一直用到总督府。
曾国藩身边的部属、学生、幕僚耳濡目染后,自然有样学样。曾国藩所处的晚清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风气很差的时代,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三四十年间官场及民间一改颓靡风气,居然形成了中兴之象。所以,有史家说曾国藩使晚清延长了60年寿命。
以身作则,道理非常简单,但要做到并且坚持一生,却是极大的难事。因为一个人最大的困难永远来源于对自己的否定和突破。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书笔记1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以前也读过一些,但是读过之后,总有些东拼西凑的感觉,读过了,也就过去了。而这次读到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感觉令人耳目一新。